漢畫是中國兩漢時期的藝術,是漢代藝術家以刀代筆在石面和磚面上留下的藝術珍品,所以也稱畫像石,畫像磚。漢畫是一種深沉雄強,粗狂豪放的藝術,其特有的古拙而質樸的美感是其他藝術形式中從未有過的,只有漢朝這個特定的時代才能產生這種獨特的藝術,所以漢畫有著非常鮮明的時代特征和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漢畫的內容涵蓋各個方面,有現實生活,歷史典故,神話傳說,祥瑞迷信,天象動物,戰爭場面等等。其中車馬出行圖在各地漢畫中普遍出現,其聲勢浩大的車馬行列在行進中跑動的姿態和跑動中形成的動勢被表現得淋漓盡致,好像能聽到馬蹄聲和車輪滾動聲,體現出當時人們高超的藝術表現力和豐富的想象力,至今看來仍有強烈的藝術魅力和生活氣息,其中不少作品都達到同一歷史時期最高水平,并且對后代美術的發展都產生深遠的影響,在中國美術史上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已發現的漢畫大都是東漢時期的,但在河南、鄭州、洛陽也有少量戰國至西漢時期的。畫像石主要集中山東西部,南部,江蘇北部,四川西部,河南南陽,陜西綏德及山西離石等地。畫像磚主要集中于四川,河南等地。
各地的漢畫在風格上各有其特點,山東的漢畫質樸厚重,刻畫得比較細膩,漂亮;河南的則雄強豪放,刻畫得簡練樸素;四川的比較精巧,刻劃也比較細膩,陜北和山西的則簡練樸素,刻劃也很粗狂豪放。
在雕刻技法上各地也有各地的特色,主要有陰線刻,凹面刻線,減地平線刻,淺浮雕,高浮雕和透雕幾種,其中減地平線刻是東漢中晚期最流行的技法。它是將石頭表面磨平,把物象以外部分刻去一層,使物象以外部分刻去一層,使物象稍突出,再刻以陰線來表現物象細部,因為此時為漢畫鼎盛時期,所以這種技法在漢畫中最為常見。漢畫磚刻屏也是采用這種技法,使漢畫拓本效果真實的再現在觀眾者面前。
漢畫磚刻屏所用的磚都是明,清時期的羅磚,城磚等古磚,這種磚和現代的磚質量不同,古磚是用人工制作,制坯時經反復摔打,所以磚中氣孔少,另外古時制磚用的粘土中的雜質少,所以制成的磚質地細膩,適合做雕刻材料,現在這種磚存量不多,日漸稀少,使磚刻屏更具收藏價值。
漢畫磚刻屏的屏框都是用紅木制作,并經雕花,做工精細,外觀古樸典雅。
漢畫,古磚,紅木,三者結合而成的漢畫磚刻屏開創了一個新的藝術形式。漢畫磚刻屏因其獨特的創意和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而受到各方面專家的高度評價,也受到國內外藝術品愛好者和收藏家的喜愛,是一種高品位的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