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壇) 金壇有“中國綠茶(名茶)之鄉“美譽,“茅山青鋒”茶以其獨特優美的外形、精湛優良的品質和良好的銷售業績名貫江南。“香,香不過家鄉茶;親,親不過故鄉人。“數學泰斗華羅庚這句至理名言,為金壇茅麓茶為故鄉金壇人做了最好的說明和詮釋。 ">
1995年金壇被命名為“中國綠茶(名茶)之鄉”。茅山茶品種多、質量優,其中“茅山青峰”獲國家金獎,“雨花”、“雀舌”獲中國首屆食品博覽會金獎<br>
(金壇)
金壇有“中國綠茶(名茶)之鄉“美譽,“茅山青鋒”茶以其獨特優美的外形、精湛優良的品質和良好的銷售業績名貫江南。“香,香不過家鄉茶;親,親不過故鄉人。“數學泰斗華羅庚這句至理名言,為金壇茅麓茶為故鄉金壇人做了最好的說明和詮釋。
“茅山青鋒”茶的研制與品質特征
“茅山青鋒”茶由“茅麓茶”發展演變而來。悠久的歷史,獨特的工藝技術,賦予“茅山青鋒”茶有著其它名品無法比擬的品質。金壇茅山是江蘇老茶區之一,早在隋代即為江南茶鄉。20世紀30年代,茅山東麓的茅麓公司所產的“旗槍“茶就頗為有名而遠銷東南亞。解放后,茅山東麓建起一座座茶園,茶葉生產成了山區一項重要的農副產業,名品“旗槍”茶和其它的紅綠茶,統稱為“茅麓”茶而暢銷于滬寧沿線的大小城市。“茅麓”茶以其色綠、形扁、光直、油潤等特性,深受消費者的喜愛;特級“旗槍“茶更以色質綠嫩、光滑挺直、清秀香醇而名貫江南。陳毅元帥當年曾把茅麓茶場為其特制的“旗槍“茶當作禮品贈送給外交使節,并介紹說我這個茶與眾不同,要先倒水后放茶葉。“旗槍”茶制作過程中表現的“細抓”、“慎磨”、“惕鍋溫”等工藝技巧,為“茅山青鋒”茶的研制奠定技術基礎。
20世紀80年代初,茅麓茶場集中起省內茶業界20多名資深專家和場內的科技人員,用了3年的時間對傳統名品“旗槍“茶的制作工藝進行技術創新,成功研制出“茅山青鋒”茶,形成一套靠能工巧匠制作名特茶的工藝流程,并確定了系列化的技術參數。“茅山青鋒”茶一問世便以高貴的品質和適中的價位得到了消費者的青睞,取名為“茅山青鋒”,寓意著出自茅山東麓;其形如青鋒寶劍,則隱喻著陳毅元帥創建的茅山抗日根據地似插入敵后的一柄青鋒寶劍。
20世紀90年代中葉,隨著經濟、文化的繁榮和飲茶風習的迅速擴展,傳統手工制作的“茅山青鋒”茶已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茶葉生產逐步采用先進的機械設備,企業的科技人員開始了工藝改革、技術創新的歷程。經過反復調試和論證,終于讓殺青機、理條機、多功能機等名優茶機械取代了傳統的手工制作;并根據不同企業生產規模以及如何運用合理的機械配型,確定了科學的工藝流程和技術參數。機械制作的“茅山青鋒”茶,不僅鞏固了殺青工藝中的透、勻與條索的整齊,保持了美觀的外型,使產品產量和品質有了全面的提高,更重要的是為“茅山青鋒”茶參與激烈的市場競爭奠定堅實的基礎。
進入新世紀后,金壇農林、科技、工商和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加大了打造“茅山青鋒”茶品牌的力度,在保證金壇茶業持續擴張的同時,始終保持“茅山青鋒”茶的優良品質。茅麓茶場、方麓茶場、鑫品茶業有限公司、石馬茶場、茅麓茶廠等大中型骨干企業,嚴格執行NY5244-2004等系列標準,茶葉生產順利通過了“無公害食品“認證,取得了“無公害食品“和“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使“茅山青鋒”茶的安全、營養、保健等功能得到權威性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