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瑪瑙雕,遼寧省阜新縣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阜新瑪瑙雕歷史淵源(文化內涵)
阜新清河門遼墓出土的蓮花式盅及瑪瑙管珠項鏈、酒杯、圍棋等距今已有1000年的歷史。清代乾隆年間,宮廷所用瑪瑙飾物和雕件的用料及工藝大部分來自阜新。
當代阜新蒙古族自治縣七家子鄉寶珠營子村就是因乾隆皇帝六十大壽時當地王爺進獻“佛光瑪瑙朝珠”而受封得名的。阜新瑪瑙雕刻工藝門類齊全,素活工藝在同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其中打鉆掏膛、取鏈活環、肩耳制作、透雕活球、裝飾雕刻等技藝為其特有的絕活兒。
▽阜新瑪瑙雕地域特點(產品特色)
阜新瑪瑙雕分為雅活和素活兩大類:雅活指人物、花卉、動物、山水的雕刻,素活表現的是中國傳統的造型藝術,指仿古器物的雕刻,如秦漢以前的爐、瓶、鼎、薰等宮中器物。阜新瑪瑙雕以素活見長,運用圓雕、浮雕、鏤空雕、陰刻雕等技法,制成巧奪天工之作。
紋飾圖案古樸精美,紋樣繁多,常用的有饕餮紋、夔紋、龍鳳紋、鳥獸魚蟲紋、幾何紋等。突出瑪瑙石的質地和俏色是阜新瑪瑙素活區別于岫玉素活的一個顯著標志,如阜新瑪瑙素活仿制商周的青銅鼎,不僅器型相近,而且材質上巧妙運用俏色,完美地詮釋了“一言九鼎”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