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乃花中之王,素有“國色”、“天香”之美譽。我國各地均有栽培,唯有菏澤牡丹最佳。菏澤古稱曹州,故也稱曹州牡丹。菏澤地處黃河下游,土地肥沃,氣候溫和,最適宜牡丹生長,栽培牡丹已有四百多年歷史,是我國聞名的牡丹之鄉。
菏澤市特產-菏澤牡丹
▽菏澤牡丹歷史淵源(文化內涵)
牡丹是我國的特產,最初是野生的藥用植物,到南北朝時期才植于園內成為觀賞植物。到了隋唐兩代,牡丹的栽培興盛,隋煬帝曾辟地二百里為西苑,大種牡丹;唐玄宗曾召著起來名花匠到驪山種了一萬多棵,許多詩人也紛紛寫詩贊美。
劉禹錫在《賞牡丹》一詩中寫道:“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爭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此外,如:“國色朝酣酒,天香夜襲衣”、“萬萬花中第一流,殘霞輕染嫩金甌”等佳句多不勝舉。
到了宋代,牡丹的栽培中心由長安移到洛陽,此時已發展到一百多個品種。明代,牡丹栽培中心又轉移到安徽亳州。這時曹州的牡丹也繁盛起來。薛鳳翔在《亳州牡丹》中記載一種叫“金玉交輝”的品種,說是“曹州所出,為第一品。”
《曹南牡丹譜》一書更明確指出:“至明曹南牡丹甲于海內。”到了清代,曹州便成為全國牡丹的中心產地了,農民象種莊稼一樣種植牡丹,一種就是幾十畝、上百畝。清代道光年間,趙玉田在村北建園,專養牡丹,名曰“桑籬園”,培育了許多新品種。
▽菏澤牡丹地域特點(產品特色)
菏澤牡丹以品種繁多,花大色艷著稱,有些品種十分名貴,如姚黃、魏紫、白玉、墨魁、豆綠、趙粉、藍玉田、瓔珞、一品朱紅等,列屬于黃、白、粉、紅、紫、黑、綠、藍八寶大色類。其中最有名氣的是“葛巾紫”和“玉版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