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白瓜
西瓜原產于非洲,相傳為五代時期由商人傳入我國,歷史悠久。它品系多種,其瓤或紅或白,其皮其籽也呈多樣,其中有一則皮、瓤、籽均為白色,獨具特點,后來人們便漸漸依據它的這一特點稱其為“三白瓜”了。
《本草綱目》記載:其瓜瓤甘、淡、寒、無毒,消煩止渴,解暑熱,療喉痹,寬中下氣,利小水。皮:甘、涼、無毒,主治口、舌、唇內生瘡。所以它既是人們消夏止渴的上乘佳品,又常常被人們用來作藥引用。據史載,三白西瓜自唐五代以來就有栽培,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它以皮如玉,瓤如脂,籽如珠而冠名“三白”。三白西瓜自七月上市,丹桂中秋,長幼相聚,品瓜賞月,其樂無比,歲寒虛燥,溴痹舌痛,以瓜汁佐以白糖、蜂蜜、清涼甘美,消煩潤腸,如醍醐灌頂,甘露灑心。古醫書載云:三白瓜瓤亦稱“白虎湯”,除暑熱,治血痢,解酒毒,治口瘡;其皮曰“翠衣”,亦有生津解煩之奇效;其籽甘寒,清肺潤腸,補中宜人,主治腸痛。據說當年太后長安之行,路途奔波,虛火上升,口燥便赤,一臣供三白瓜食之,頓覺目明無恙,大加贊賞,傳旨為貢。
近年醫案有載,三白西瓜對各型肝炎療效獨具,藥物而無不及;并對因中熱而引起的鼻衄、視力模糊以及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病有一定的預防和治療作用,另外,三白瓜籽對糖尿病也有療效。例:萬榮縣某印刷廠李某患有肝炎數年,吃藥打針不少卻一直得不到治愈。
去年秋,當她無意中聽別人說南張鄉一帶的“三白瓜”能治肝炎時,就抱著試一試的心情到當地買來“三白瓜”天天吃,冬后到醫院一檢查,病情竟然全愈。去年12月初,西安市的一位患者得了肝炎,也是聽人說要用這“三白瓜”做藥引,便千里迢迢坐專車來到這里,用200元買了一個近30斤重的上好“三白瓜”,一時被當地傳為美談。南張三白西瓜產于南依孤山,北鄰黃河的萬榮縣南張鄉,依山傍水,山川交界,獨特的地理環境為三白西瓜提供優異的生長環境,使其成為享譽晉陜豫的名瓜之一。
“三白瓜”個頭大,水份多,瓤口硬,口感細,耐貯藏,它最長可貯藏到第二年清明時節。每年到陽歷12月份時,其瓜外表不變,其瓤則會成為湯糊狀,這時其味則更為淳濃,這便不能切而食之,而要在其頂部切一小口,用小勺舀著喝,如果再加些白糖,那會更甘涼沁脾,美不勝言,且一碗兩碗,絕不會引發你的咳嗽來。當地的群眾還將其糖漬醬腌,已成為百姓餐桌上獨具風味的佳肴。三白西瓜在南張鄉種植面積達五千余畝,今年又喜獲空前豐收,年產量可達500萬公斤以上,主要銷往晉、陜、豫等周邊市場;南張鄉距萬榮縣城十余公里,萬臨線,206國道交錯而過,交通便利,民風淳樸,我們熱誠歡迎各地客商前來洽談業務。
保護范圍:
萬榮縣境內,東到高村鄉小桃村,南到高村鄉閆景村,西到光華鄉卓頭村,北到南張鄉西蘇馮村,共28個行政村。地理坐標為東徑110°28′16″~110°39′44″,北緯35°13′45″~35°3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