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亦稱“田三七”、“參三七”、“山漆”,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有橫臥紡錘形肉質根,主根粗壯,長約二至五厘米,直徑約一至三厘米,有枝根,表面棕黃色或暗褐色。莖直立,單生,不分枝。掌狀復葉,輪生莖頂,小葉通常五至七片,邊緣有細密鋸齒。初夏開淡黃綠色小花,傘形花序單個頂生,花瓣長圓狀、卵形、先端尖。果實扁球形,熟時紅色。
我國古代許多名醫的著作中,稱三七是“止血之神藥,加入補血補氣藥中更神”。我國古代軍營里常有一些為主帥所重用的將士因為違反了軍令,不得不忍受軍棍責打。之后,軍醫用三七粉為他敷傷,疼痛很快就制止,青腫也可消除。在作戰中,為軍器所傷的將士,也用三七醫治。三七自古以來就是我國軍隊治療金創的要藥。
中醫學上以根、花入藥。根塊含有三七皂苷甲、三七皂苷乙,以及生物堿、黃酮苷等化學成分。根塊性溫、味甘、微苦,有行瘀、止血、消腫、定痛的功能;花性涼、味甘,有清熱、平肝、降壓的功能。塊根主治衄血、吐血、咯血、便血、功能性子宮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