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紹興,由于現(xiàn)在可選擇的點心太多,紹式蛋撻奶油小攀也失去了往日的誘惑,但對于外地的游客,確實有一嘗的必要。
▽紹式蛋撻歷史淵源(文化內(nèi)涵)
紹式蛋撻奶油小攀雖然不是土生土長的紹興小吃,可誕生于20世紀上半葉的“小攀”少說也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了。
這種小吃與最早一批從美國來到紹興創(chuàng)辦醫(yī)院的傳教士相關(guān)。據(jù)說是因為美國人想念家鄉(xiāng)的蛋撻,口述給中國廚師做法,才有了無論從做法還是外貌都跟蛋撻頗為相似的“奶油小攀”,而“攀”這個字被認為來源于英文“pie”的譯音。
關(guān)于正宗的奶油小攀,有人說小時候吃的里面是生蛋黃,而現(xiàn)在則是摻了面粉的粘稠蛋糊。不管怎么說,現(xiàn)在能吃到的最正宗的奶油小攀大概就是魯迅故里門口了。
▽紹式蛋撻地域特點(產(chǎn)品特色)
紹式蛋撻奶油小攀看起來像加了個蓋子的蛋撻,這種小吃特別甜,一人一只足矣啦。紹式蛋撻奶油小攀,一種類似蛋撻的紹興特色小吃,底部的小攀模厚實酥脆,里面的蛋液香甜清淡,最上面一層白白的類似奶油而非奶油,甜而不膩,入口即化。
吃過紹式蛋撻奶油小攀,再比較臭豆腐,你才能真正了解紹興不同的面。紹興其實一直是個開放的城市,從很久以前就接納了不同的文化。奶油小攀對于紹興,已經(jīng)超越了只是一份美食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