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民間制花業有著悠久的歷史,各地不僅婦女素來愛戴花,而且逢年過節都得有花卉點綴,使節日氣氛更加濃烈。嫁女生兒饋贈糕點上插禮花,過年過節要飾以“年花”、“春枝”,案上擺設要置瓶花,櫥要嵌裝飾花。這是民間制花業在福建得以不斷發展的原因。
▽福建人造花歷史淵源(文化內涵)
在清代的咸豐、同治年間,福州制花作坊多達二百多家,大都分布在倉山河邊一帶,故有“倉山花市”之稱。起初只有小朵的頭花,以后逐漸發展到有胸花瓶花和盆景。泉州、廈門等地的人造花,也享有盛名。
▽福建人造花地域特點(產品特色)
制花的材料以通草、綢紡為主,品種有绱化、絹花、通草花、絲絨花、塑料花、羽毛花、滌綸花、紙花等,種類繁多,綺麗多姿,自然生動,鮮艷悅目。其中以泉州的通草水仙花、梅花、菊花和福州的綢花臘梅、牡丹、大理花等尤為出名。
在歷次展覽會上,因其形象逼真,均被譽為“可以亂真、永不凋謝”的優美工藝品。泉州制花藝人曾制作過百種梅譜,赴京展覽,一盆盆都是老桿橫斜、疏密有致,與那緋紅、潔白的花朵和足以亂真的假山石,相映成趣,美不勝收。
其中有些盆景、飾花,還能徐徐地散發出芬芳氣味,使人在美的享受中,不由地想起了“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詩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