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塑在民間又叫灰批,是一種建筑裝飾藝術。明清兩代最盛,尤以祠堂、廟宇、寺觀和豪門大宅用之最多,在陳家祠及佛山祖廟到處均可見清代灰塑作品。
灰塑的工藝較精細,是用石灰在建筑物上進行雕塑造型,表現形式有多層次“立體”灰塑,有浮雕式“半沉浮”灰塑,也有圓雕式單個造型的“單體”灰塑等。多層次立體灰塑要求高、難度大,以開邊瓦筒、銅鐵線作軀干、筋骨、肢架,用草根灰或紙筋灰進行單個物體立體造型,特別是人物頭部更要精雕細塑,然后在墻壁上批塑出浮雕或通雕襯景飾物,最后把單個立體雕塑人物安裝上去。其特點是玲瓏通透,層次分明,主題突出。半沉浮灰批工藝稍簡單些,方法是先在壁上打上鐵釘,糊上造型完成之后,最后一道工序是彩繪,色彩要絢麗鮮艷醒目。灰塑裝飾多在建筑物高處,故繪畫線條要粗勁,色塊要大,強烈清晰,特別注意仰視效果,使人站在地上望去,感覺舒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