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陽知名特色美食推薦乒乓粿揭陽乒乓粿歷史悠久,聞名海內外。一般為扁圓形。裸皮半透明,是用糯米浸泡后磨成漿,炊熟,加入少量白糖搓揉,使粿皮柔軟帶有稠度。
乒乓粿
揭陽乒乓粿歷史悠久,聞名海內外。一般為扁圓形。裸皮半透明,是用糯米浸泡后磨成漿,炊熟,加入少量白糖搓揉,使粿皮柔軟帶有稠度。采用白砂糖、芝麻仁、花生仁、檳醅麩、蔥珠油為粿餡。
檳醅粿是揭陽的傳統小吃,由于潮汕話發音上的相近,民間誤稱為“乒乓粿”,本人以為既然現在普遍誤稱,也就可以根據現實把“乒乓粿”作為其俗名。作為相傳南宋末年,戰亂四起,民不聊生,揭陽從民為抵御饑餓,用鼠曲草混合糯米碾成糯粉,制成粿品充饑。因為鼠曲草有一種特殊的香味,所以做出來的食品深受人們喜愛。后來,人們又用這種粉搟成皮,用爆米粉做餡,制成了獨具風味的檳醅粿。1997年,檳醅粿被認定為全國首批“中華名小吃”。
蠔烙
蠔烙是潮汕的特有小食,外地人來潮汕總要嘗一嘗這—美食。在潮汕城市鄉村小市集,常有這種小店或擺攤小販。這種蠔烙,是用地瓜粉溶于水,拌蔥珠,在一個平底的鐵鍋上煎,加上海蠣(潮語叫蠔),再下蛋花,取起蘸魚露吃。這蠔烙有兩種做法,一是農村中比較便宜的做法,就是舀一銅匙的地瓜粉水,向寬口鐵鍋上一倒,再放下幾粒海蠣,就翻一翻取起來,乘熱并撒上一些胡椒粉,蘸魚露吃;一種是把地瓜粉水倒滿了整個鐵鍋,加上蛋拌勻,加上海蠣,下較多豬油,像浮炸一樣,使其帶脆,賣時在鍋里用平鏟將它切成幾片,按片出售,再炒上一些海蠣加上,這樣的蠔烙,價錢較貴,但很香脆。市鎮酒店、小食店多有這種小食,“西天巷蠔烙”是汕頭名小食之一。蠔有助于明目,又滑潤可口,蠔烙又能熱胃,寒天人們更喜歡吃。
普寧豆干
民俗小吃。用大豆作主要原料,摻以薯粉、石膏、鹵水制成的豆制品。普寧豆干的吃法有煎、焗、炸等。
現在普寧人烹調豆干的方法主要有三種:*種為煎,即是把豆干切成小塊,在鼎中煎之后,滲入韭菜,是普寧農家俗菜和名菜。第二種為焗,即把豆干切成小塊之后,加上少量清水,再加上用油炸過的少許魚脯、幾段蒜白,焗成后是清香可口的下酒好菜。第三種稱為油炸豆干,即把成塊豆干放入油鼎中,炸到皮呈赤色便可撈起來切成小塊,吃時把它蘸上用生蒜頭、韭菜鹽水或加上辣椒的鹵咸汁,便成為滋味獨特的普寧名菜。普寧油炸豆干以其皮酥脆、肉嫩滑、味香清爽口、多食常食而不厭等特殊風味而馳名。
尖米丸
尖米丸,就是用潮汕優質稻米做成的圓形兩頭尖的米類小吃。糯米、尖米,均為大米。平時潮汕人煮飯吃的米,潮人俗稱“尖米”。
尖米丸烹調工藝講究“清、鮮、巧”風格。丸體佐料保持新鮮,先將丸體在清沸水中泡過,再匯入滾燙的豬骨原味湯,加上肉片、魷魚、墨魚脯、蝦仁之類佐料,調以魚露、胡椒粉之類配料,*后,在清湯面上撒下幾片青翠的香菜或蔥珠,與潔白的丸體和鮮艷的肉片,構成和諧的色調,清美的味道,美觀的造型,令顧客贊嘆不已,在品嘗之余,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是稻米之鄉——潮汕的著名地方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