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知名特色美食推薦火鍋來到重慶,怎能不品嘗熱辣的重慶火鍋呢?冬天吃了暖身,夏天更要火辣辣,看一鍋紅油鮮香,翻滾著順滑可口的肉片,沾一口小料,一口一個過癮。
火鍋
來到重慶,怎能不品嘗熱辣的重慶火鍋呢?冬天吃了暖身,夏天更要火辣辣,看一鍋紅油鮮香,翻滾著順滑可口的肉片,沾一口小料,一口一個過癮,待身體吃出一身汗,大呼一聲巴適!這才是夏天該品嘗的美食好嘛!
缽缽雞
缽缽雞是一種四川傳統名小吃,起源于樂山[1-3],屬于川菜系。從清代流傳至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是以陶器缽盛放配以麻辣為主的佐料,加上多種調料的去骨雞片拌和而成。有皮脆肉嫩,麻辣鮮香,甜咸適中的特色。吃奶湯面時配以缽缽雞,別具風格
重慶小面
重慶小面是一款發源于重慶市,是一種的漢族地方特色傳統小吃。屬于渝菜。小面屬于湯面類型,麻辣味型。狹義的小面是指麻辣素面。主料為新鮮小麥粉面條,重慶人稱之為“水面”、“水葉子”。湯料為大骨頭湯沖調品種豐富、選料考究、制作獨特的佐料,形成了復合型麻辣口味湯料。配料為時令綠蔬。
廣義的小面還包括有臊子的面食,如牛肉、肥腸、豌豆炸醬面等。小面富于變化,在面店,可以要求店家制作個人定制口味,如要求店家“干熘”(拌面)“提黃”(偏生硬)、“加青”(多加蔬菜)、“重辣”(多加油辣子)等等。
佐料是小面的靈魂。一碗面條全憑調料提味兒。先調好調料,再放入煮好面條。麻辣味調和不刺激,面條勁道順滑,湯料香氣撲鼻,味道濃厚。
水煮魚
水煮魚上的辣椒宴,剛端上桌就能聽到辣子油滋滋的響,一顆顆的辣椒在里面縱情翻滾!看上去都食指大動,重點是除了魚排的部分,其他基本上都沒有刺,魚肉特別的鮮嫩,湯頭麻辣油亮,魚頭膠質也很豐富,滑滑嫰嫩的口感,又麻又辣刺激著口腔。
酸辣粉
酸辣粉起源于四川,是四川省、重慶市、貴州省等地的傳統特色小吃,屬于渝菜、川菜、貴州小吃。其特點是麻、辣、鮮、香、酸且油而不膩。酸辣粉主粉由紅薯,紅苕,豌豆按比例調和,然后由農家用傳統手工漏制而成。酸辣粉源于西南民間,取食材至當地手工制作的紅薯粉,味以突出酸辣為主而得名。
毛血旺
發源于重慶磁器口古鎮,又被叫為“冒血旺”。內容足足有10多種,豐富好吃又不便宜。新鮮的血旺配上毛肚、百葉、鱔魚、豆芽等,煮到每個菜都十分入味,軟嫩適中。口感又麻又辣的,尤其是麻的感覺特別強烈,滿滿的青花椒,麻辣鮮香。
泉水雞
重慶兩大特色雞之一,現選現做的土雞可做成三道菜,雞肉做成泉水雞,辣得非常地道,讓人“欲罷不能”,雞肉鮮嫩入味,肉質細而不柴,分量十足,搭配上香菇等蔬菜,口感香甜,一定讓你吃到停不下來。吃完之后還可以順便去南山觀景臺欣賞一下重慶的夜景。
辣子雞
大約12年前,重慶歌樂山三百梯一家路邊小店,推出了以麻辣為主的辣子雞。此菜用料特別講究,主料一定選用家養土仔公雞現殺現烹,以保持鮮嫩肥美,輔料非川產上等辣椒、川產茂汶大紅袍花椒不用,這樣烹出的菜品,香氣四溢,誘人食欲,麻辣酥香,鮮嫩化渣。別看說起來很容易,但是做起來很考驗廚師的功力,尤其是對火候的把握,上乘的辣子雞必須色澤鮮艷,與辣椒交相輝映、不能發黑,雞塊必須入口酥脆、帶有干辣椒過油的清香,甜咸適口。火候非常難掌握,可以說是“多一分則焦,少一分則不熟”。
黔江雞雜
黔江雞雜,泛指雞的內臟,即雞心、雞珍、雞腸和雞肝之類。爆椒雞雜是地道的四川風味菜,雞雜的腥膻味重,將其與辣椒、泡椒和蔥姜蒜同炒,既可以去除雞雜的異味,還使成菜脆嫩鮮香、辣得人食欲大增。
在重慶吃雞雜比較多的地方當屬沙坪壩磁器口,那里可以說是雞雜一條街。將雞雜用秘制作料拌了,腌一腌進味,然后再放入鍋中加秘制湯料煮,再配點血旺、蘑菇、豆皮、竹筍、海白菜、冬瓜、土豆之類,便大功告成。
燒雞公
風靡川渝兩地的名菜,深受重慶吃貨們的追崇。現宰現殺的公雞,非常的新鮮,再配上一個鴛鴦鍋,一半的清淡一半的重口。清湯里的雞,嫩滑爽口,湯頭鮮美,沾上店家特制的調料吃了讓你意猶未盡;麻辣鍋里的雞燉的入味,鮮香麻辣的。再配上糯糯的芋兒,超巴適。
抄手
在重慶眾多面食爭奇斗艷下,抄手依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此種小吃皮薄餡大,滋潤滑軟,細嫩鮮美。此外,抄手有紅油、清湯、雞汁之分,紅油的“麻辣鮮香”,清湯的“皮薄肉香”,雞汁的“濃郁回味”,味道都不錯。嘗過一次,味道會讓你久久懷念。
武隆區江口魚
江口的魚是出武隆城后,各位食客必去朝圣一把的美食。據說味道較正宗的一家是江口鎮上的悅來飯店。飯店看上去似乎有點俗氣,但魚的味道確實不錯,肥而不膩,味道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