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武長棗
靈武長棗,寧夏靈武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靈武長棗是經過多年自然篩選出來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優質特色棗產品,果實長橢圓形,色艷、肉厚、脆甜適口、汁液多,平均單果重18.1克,最大單果重達40克。抗逆性強,果實營養非常豐富,不僅含有多種有機酸,還含有糖、脂肪、蛋白質及多種礦物質,尤其是鮮棗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
賀蘭硯
賀蘭硯是特色傳統手工藝品。產于寧夏藍寶,原材料為賀蘭石。賀蘭石結構均勻,質地細膩,剛柔相宜,是一種十分難得的石料。用其刻制的賀蘭硯,具有發墨、存墨、護毫、耐用的優點。
構成賀蘭石的礦物非常微細,只有頭發絲的幾十分之一,而相互聚結又特別緊密。就在這般細膩基底上,均勻散布著許多比較堅硬的石英粉和鐵礦物微粒,它們恰似在賀蘭石中嵌入了“硬質合金”。
賀蘭螺絲菜
賀蘭螺絲菜,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賀蘭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賀蘭縣地處內陸,遠離海洋,屬中溫帶干旱氣候區。主導風向冬季為西北風,夏季為東南風。全年日照時數3039.6小時,年平均氣溫10.5度,平均無霜期172天,適宜種植螺絲菜。賀蘭螺絲菜形如薄荷,莖四棱,株高60厘米左右。果實為小堅果,含種子一粒,無胚乳,黑色,卵圓形或長卵圓形,每500克約有250個,果實色白,質脆,味甘甜,主要供作加工腌制醬菜。
銀川鯉魚
銀川鯉魚,寧夏銀川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鯉魚俗稱鯉拐子,體態肥壯艷麗,肉質細嫩鮮美,是人們日常喜愛食用并且很熟悉的水產品,金鱗赤尾,形態可愛,肥嫩鮮美,肉味純正,漢時有“就我求珍肴,全盤燴鯉魚”的贊美詩句。宋代醫學家蘇頌把“膾鯉”列為“食品上味”。
張亮香瓜
張亮香瓜,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賀蘭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賀蘭縣地處內陸,遠離海洋,屬中溫帶干旱氣候區,年均降雨量203毫米,平均蒸發量1583.3毫米,適宜種植香瓜。張亮香瓜,果實形狀有圓、扁圓、紡綞形、橢圓形、長棒狀等。果皮色有綠、白、黃,還有各種淺色花紋、條帶等。果肉有白、綠、橙紅等,常帶香氣。
丁北西芹
丁北西芹,寧夏賀蘭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西芹又名西洋芹菜,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及多種維生素等營養物質,還含有芹菜油,具有降血壓、鎮靜、健胃、利尿等療效,是一種保健蔬菜。丁北西芹已有數十年的種植歷史,在種植過程中使用農家肥和有機肥,葉柄寬厚,單株葉片數多,重量大,其顏色呈黃綠色,肉質鮮嫩,口感脆,且纖維含量少的特點。丁北西芹和本芹(中國芹菜)具有相同的營養和食療價值。
寧夏大米
寧夏大米,寧夏回族自治區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寧夏引黃灌區是中國北方的一個古老稻區。寧夏平原灌區種稻始于6世紀后半葉,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寧夏平原沿河兩岸,地勢平坦,享黃河之利,旱澇無虞,是寧夏農業的精華之地。水稻一年一熟,多與旱作物輪種,實行稻旱三段輪作制或兩段輪作制,局部低洼鹽堿地實行連作種稻。寧夏稻區氣候干燥,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病蟲害輕,污染源少,生產的大米表面光滑,晶瑩剔透,細膩油亮,入口粘而不膩,滑潤爽口,口感極佳。
靈武山草羊
靈武山草羊是寧夏銀川靈武市的特產。
靈武山草羊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早在清代就以其皮毛最為出名,曾遠銷歐洲,乾隆二十年(1755)修的《銀川小志》中記載:“寧夏各州俱產羊皮,靈州出長毛麥穗、狐皮亦隨處多產。”“毛麥穗”是當時人們對山草羊毛穗花的稱謂。
羊在靈武具有悠久的生存歷史,文物工作者從靈武馬家灘鎮發現的原始羊化石,證明早在600萬年以前,這里湖泊星羅棋布,河流蜿蜒縱橫,大地草木茂盛,與現生山羊體態大小上相近的原始羊就在這里繁衍。
賀蘭山東麓葡萄酒
賀蘭山東麓葡萄酒,寧夏回族自治區30個鄉鎮、農場、林場、科研所區域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賀蘭山東麓日照充足,全年日照達3000小時;戈壁灘上的砂土,富含礦物質;賀蘭山東麓位于北緯37度至39度,是種植葡萄的最佳地帶;海拔在1000米至1500米適合葡萄生長;年降雨量不超過200毫米。賀蘭山東麓的日照、土壤、水分、海拔和緯度都有助于種植葡萄。賀蘭山東麓葡萄酒香氣濃郁、純正,口感圓潤、協調。
灘羊
灘羊是蒙古羊的一個分支。公羊有螺旋型大角,母羊多無角或有小角。頭部常有褐色、黑色或黃色斑塊。背腰平直。被毛白色,呈長辮狀,有光澤。成年公羊體重47千克左右,母羊35千克。
灘羊簡介
中國裘皮用綿羊品種,以所產二毛皮著名。二毛皮為生后30天左右宰剝的羔皮,毛股長7厘米以上,有5~7個彎曲和美麗的花穗,呈玉白色,光澤悅目,輕暖、結實,是名貴的裘皮原料。產區在寧夏及其毗鄰的半干旱荒漠草原和干旱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