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樂大蒜,因皮色紫紅,瓣如蓮花,故又名紫皮蓮花瓣大蒜。這種蒜,頭大、瓣大、蒜汁濃厚、味重而美是甘肅省傳統的土特產品。
▽民樂大蒜歷史淵源(文化內涵)
大蒜原產于地中海沿岸。據有關史料記載:公元前一三九年,張騫通西域到今蘇聯境內的費爾干納盆地的大宛和大月支,吃到加蒜佐料的菜和用酒浸泡的蒜,覺得鮮美可口,便帶回我國。
民樂縣古為洪水鎮,地處河西走廊中部的祁連山麓,氣候涼爽,屬紅淤黃土的土壤,適宜大蒜生長,栽種大蒜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睹駱房h志》記載:“洪水自古為產蒜之區。
漢使張騫至月支得大蒜種,蓋即民樂之洪水蒜也。
▽民樂大蒜地域特點(產品特色)
大蒜,原名胡蒜,因與我國土產的小蒜很相似,只是根苗粗大,所以便叫大蒜,屬百合科多年生宿根植物。這種蒜,莖高二、三尺,葉為綠色帶白粉的細長稍厚的扁平狀,夏季抽梗,開淡紫色傘形花序,花謝后結球。
球內為種子。地下莖呈灰白色,紫紅色肥大的圓球狀,球莖上生有數條縱裂,分為數瓣至十數瓣,即大蒜頭。春季播種,秋季采收,生長期約六十至一百二十天左右。大蒜耐寒力很強,蒜瓣在攝氏三至五度的氣溫下即能萌芽。
生長期短,采收持續時間長,食用利用率高,葉、莖、苔均可食用。播種六十天后,即可采蒜苗、蒜瓣、蒜苔。種植八十天左右,地下鱗莖即可采收為極鮮嫩的青蒜,一百天左右,為蒜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