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大糯”以富祿鄉為中心覆蓋榕江河片四個鄉鎮41個村屯,種植歷史悠久。七十年代以“三江大糯”為原料釀制的“三江菊花糯米蜜酒”曾東渡日本參加國際比賽獲金獎。“三江大糯”具有清香油亮、軟、可口的獨特風味,被譽為"谷中之王",有"一家蒸飯百家香"的美稱,曾是歷代進貢朝廷的貢米。據民國三十五年版《三江縣志》的社會篇記:“侗人糧食,亦系糯米,晨以木甑炊飯一次,菜蔬魚肉全系腌酸品,其他兩餐無須舉火,餐時亦不用碗筷,只須各凈其手,捏糯飯成團而食。、、、、、、”,經濟篇記:“谷類---糯米、粳米、、、、、、”。“杯民饔飧、以糯米為上,粳米次之,不食粘米故不種粘谷”。
“三江大糯”以富祿鄉大順村“大順香糯”為代表,種植歷史悠久。“大順香糯”是上乘的糧食,是釀制佳酒、制作精美糕點的優質原料和送禮佳品。“大順香糯”米質潔白,蒸煮食用清香味濃、柔軟,有“一戶煮粥,全村飄香”之美譽,老幼病弱和產婦食用,可以滋身補體。近年來,柳州市和三江縣農業部門一直把“三江大糯”作為優質稻谷來加以培育,每年安排專項資金進行品種選育和矮化,已取得了初步成果,通過優化后的品種開始推廣種植。“三江大糯”一般在9月底至10月份收割,全縣種植面積約18000畝,產量6500噸。建有“三江縣祿富匡里得利糧油專業合作社”和“三江縣富祿鄉志剛大順糯米種植專業合作社”,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使“三江大糯”走向了市場,得到了較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