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硯即柳州所產的“龍壁硯臺”,是一種既古又新的名硯品種。若要說清柳硯的來歷,還得追溯到唐代。
▽柳硯歷史淵源(文化內涵)
且說柳州有一條繞城而過的柳江,流到鳳凰嘴下面拐彎的地方,有一巨大石壁矗立江邊。這石壁色彩斑斕,隱約露出龍形紋狀,人稱“龍壁”。江水在這里受到龍壁的阻遏,激起陣陣回瀾,波濤洶涌,氣勢磅礴,形成一處勝景,名曰“龍壁回瀾”。
唐代詩人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時所寫的《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記》中,對此曾有記述,他寫到柳江東流,“盡大壁下,其壁日龍壁,其下多秀石可硯。”原來這龍壁是層層疊石,色澤烏亮,石質細潤,確是制硯的好材料。
柳宗元這位史上有名的文豪,對此自然不會放過,便采集龍壁下的上好石料,制成墨硯,贈給他的詩友劉禹錫。劉禹錫如獲至寶,專門寫了《謝柳子厚寄疊石硯》一詩。
▽柳硯地域特點(產品特色)
柳硯經初步鑒定,發現石質相當細密、滋潤、堅實,保水、發墨性能良好;用筆舔硯,滑潤而不傷筆毫;研磨出來的墨液,書寫流利,墨隨筆轉,得心應手。因此,斷傳了的千年古硯終于獲得新生,使文房四寶又添上了新的古硯種。
一些書家得知后,都當作喜訊傳告。到柳州的旅游者常把它作為高尚雅致的實用工藝品購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