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的竹,風姿綽約,別有情趣。那高大挺拔的便是毛竹,又稱楠竹,它無所畏懼,直刺藍天,其稱竹林中的偉丈夫。最大的毛竹,截取一節,可以做只水桶。過去,山里人建房,全用毛竹。引水也有竹,修路也用竹。特別是家里的用具,也朋部分是竹:竹床、竹席、竹椅、竹凳、竹碗、竹杯、竹壺、竹筷、竹瓢、竹笠、竹篩等。更有奇者,連床上的蚊帳也有用細如絲發的竹絲編織的,叫竹帳;還可用竹筒煮飯。竹文化的輝煌在這里發揚得淋漓盡致!
在舜皇山,有一種變異的毛竹——金玉竹,當地人叫它“黃金嵌碧玉”或“碧玉嵌黃金”。這種竹高大如毛竹,但竹節間都有排列非常整齊規范的黃綠兩種顏色,黃的如金,綠的如玉。有時,以黃色為主,嵌著黃色,那便是“碧玉嵌黃金”。這種竹,往往有一個固定的生長區,從不與其他竹為伍,顯得清高得意,一排排,一片片,黃綠相間,披金戴玉婀那多姿,招攬游人,它們是竹林中的美皇后。
斑竹。它的別名很多,如淚竹、湘妃竹等。它是一種瑰麗的觀賞竹,竹桿閃亮發光,上面天然灑滿了密密麻麻的淚痕,有紫黑色的,有雪白色的,有血紅色的,朱點班蒼,迎風裊娜,象征著傳說中的娥皇、女英與舜帝真摯而高尚的愛情,并以透明耀的光澤角質外皮聞名于世。班竹,主要分布在九嶷山和舜皇山。相傳舜帝南巡,崩于蒼梧,葬在九嶷;虞舜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前來尋夫,沿瀟水而上,兇信后悲痛欲絕,淚盡泣血,滴在竹上就成斑竹,于是就有“斑竹一枝千滴淚,點點滴滴都是情”的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