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吃米VS吃面哪個更好?
都說南方吃米,北方吃面,所以很多人就表示吃面比吃米更容易發胖,嚇得早上都不敢吃面條了,那到底是吃米還是吃面呢?這個問題,往下看!
1、吃米有營養還是吃面更營養
大米和面的主要營養成分差不多,都是以碳水化合物為最多,其次為蛋白質、脂肪,還有一些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等等。
《中國食物成分表》中的數據顯示,跟同等重量的大米相比,面粉的膳食纖維、維生素、鈣、鉀等大多數的營養素含量要高一些。
其中,膳食纖維、維生素B1、維生素E和鈣的含量是大米的兩倍多。在蛋白質方面,面粉含量比大米高。
如果是綜合考慮必需氨基酸比重、蛋白質的消化率和可利用率等,大米的蛋白質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
2、吃米減肥還是吃面更減肥
從熱量上來看,100克面粉為344千卡,相同重量的大米為346千卡,兩者不相上下。它們做成主食后會有新變化:100克饅頭的熱量為223千卡,米飯為116千卡。因此,吃相同重量的饅頭和米飯,前者攝入的熱量更高。不過,吃饅頭獲得的蛋白質和膳食纖維更多,相對更抗餓。吃面和吃米到底誰更不易胖很難說清。
其實,不管是饅頭還是米飯,它們的飽腹感都比較低,不利于減肥,且升糖指數較高,不利于血糖控制,糖尿病人應該限制吃的量。想控制體重和血糖,要常吃紅豆、蕓豆、綠豆等富含淀粉的豆子。它們飽腹感特別強,消化速度慢,血糖升高平緩。
3、吃米養胃還是吃面更養胃
精米和白面都是相當好消化的食物。很多人認為,喝粥和用湯泡飯是養胃的好吃法。但這種觀點有些片面,長期喝粥或吃湯泡飯并不能養胃。
粥和湯泡飯往往未經咀嚼就吞下,沒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進行初步消化,過多的水分攝入稀釋了胃液,還使得胃容量增大,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胃的負擔。長期喝粥也容易導致營養攝入不足。
消化不良的朋友,用米粥、饅頭、軟米飯、軟面條當主食均可。患有胃潰瘍的人吃米面主食,要注意細嚼慢咽。而胃酸過多的人多吃加堿的面制品是更好的選擇,有助中和胃酸。
所以,胃病患者不能頓頓喝粥,可每天喝一次。還可適當吃一些面食,每一口多嚼幾次,同樣有助養胃。
4、吃米安全還是吃面更安全
從安全方面來講,兩者都有一定的風險。有數據顯示,北方人群膳食中,鋁平均攝入量是南方人的4.6倍。這可能與北方人喜愛面食有關,主要來自于發酵用的膨松劑,它能讓食物變得松軟。雖然從2014年開始,部分含鋁添加劑已被禁止用于食品加工和生產,膨化食品中也不再允許使用任何含鋁食品添加劑,但仍有不法商販偷偷使用。為了減少鋁的攝入,要少吃油條等油炸食品,不買太“松軟”的饅頭、包子等。
頓頓只吃大米則存在某些重金屬超標的風險,其中最被大家所熟知的是鎘和砷,這與大米的生長環境有關。鎘在冶金、塑料、電子等行業非常重要,常通過廢水排入環境,再經灌溉進入食物,水稻是典型的“受害作物”。與其他谷物相比,稻米容易從土壤和水中吸收砷并形成累積。要想遠離重金屬超標的大米,最可靠的方法是購買有品質保證的產品。
總體來說,大米和面粉沒有太大差別,頓頓只吃大米或面粉都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風險。最關鍵的是,大家吃主食要注意多樣化,米和面輪換著吃,并多吃全谷物、雜豆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