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看待食用油
生活中,很多患有高血壓、高脂血癥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對食用油存在著認識誤區。一些老年人堅決不吃動物油,一些老年人將“少油”做到了極致,一些老年人對反式脂肪酸非常抗拒……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看待食用油呢?
誤區一 動物油沒有植物油健康
根據來源,烹調油可以分為植物油和動物油,常見的植物油包括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玉米油、葵花籽油、亞麻籽油、橄欖油等;常見的動物油包括豬油、牛油、羊油等。二者最大的區別在于,植物油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動物油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攝入過多飽和脂肪酸可能增加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從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風險。
雖然植物油不含膽固醇,但并不意味著它對血脂沒有影響。植物油也是油脂,含有大量脂肪,過多的脂肪攝入會導致肥胖,增加心腦血管疾病風險。
選擇植物油還是動物油,關鍵要看個人日常膳食組成。如果平時吃豬肉、牛肉、羊肉比較多,建議烹調油盡量選擇植物油;如果平時多食素,也可以適量使用動物油烹飪。
誤區二 食用油吃得越少越好
食用植物油的主要營養成分是脂肪、維生素E、植物固醇。脂肪又稱甘油三酯,約占食用油的99%以上,是人體重要的供能物質。甘油三酯是由甘油(約10%)和脂肪酸(約90%)組成的。脂肪酸種類很多,不同品種的植物油所含的脂肪酸種類含量不同,營養也不相同。有些脂肪酸是人體必不可少而自身又不能合成的,如亞油酸和α-亞麻酸,人們主要從植物油中攝取。
植物油不僅能為人體提供能量,而且在烹調中賦予食物特殊的色、香、味,增進人的食欲和增強飽腹感,適量攝入能夠促進維生素A、維生素E等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和利用,對健康發揮重要作用。
因此,食用油不是吃得越少越好,而是應該適量攝入,《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薦的食用量是每人每天25-30克。
誤區三 反式脂肪酸不好,一點都不能吃
脂肪酸包括順式和反式兩類,反式脂肪酸有三個來源:一是天然食物,如牛羊肉、乳和乳制品等含有反式脂肪酸;二是植物油氫化和精煉過程中會產生反式脂肪酸;三是食物在煎炒烹炸過程中,如果油溫過高且烹制時間過長,會產生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攝入過量會增加發生冠心病的風險。因此《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薦,成人每日反式脂肪酸的攝入量不宜超過2克。
減少反式脂肪酸的攝入有兩個小竅門:一是在烹飪過程中控制食用油的使用量,避免油溫過高和反復油炸煎炒;二是在購買包裝食品時注意看營養標簽,盡量選擇不含反式脂肪酸或含量低的食物。
需要注意的是,減少攝入加工零食和油炸香脆食品,如薯片、餅干、蛋糕、加工肉制品等。吃完后應補充富含維生素C或纖維素的新鮮水果、蔬菜。
來源:名希特產網 時間:2025-06-28
關注:
健康飲食特產推薦
健康飲食特產排行
- 清除蠟燭痕跡的三種方法
- 幾乎家里每個房間都有蠟燭,但不幸的是,有時候燭光會亂串。你有發現桌布、衣服、或燭臺上有頑固的蠟燭油擦不掉嗎?
- 關注:2236
- 香蕉的9大功效與作用
- 香蕉是一種廣受歡迎的水果,幾乎在全世界都可以輕松購買到。雖然香蕉價格便宜且易獲得,但它的營養價值不容小覷。
- 關注:849
- 鮰魚與鯰魚的區別
- 說到鮰魚,很多人都會把它當作是鯰魚,因為它們的外形實在是太像了,導致很多人總以為鮰魚是鯰魚,其實它們還是有差別的
- 關注: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