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有眾多的海灣漁場,特產品類繁多。黃海對蝦、黃魚、彤蟹、鮑魚、鱸魚等海特產味美量豐聞名遐爾,全市眾多的高中低檔酒店提供海鮮美食和特色飲食,讓人垂涎。
海鮮美食彤蟹對蝦加吉魚沙光魚刺參
彤蟹
連云港海域盛產彤蟹。每年春季,為彤蟹繁殖期。此時蟹體壯肉肥,輕者1只半斤,重者每只1斤有余,“油”(雄蟹精液)、“黃”(雌蟹之卵)也于此時最豐滿,因此,春季是吃彤蟹的最佳時期。
吃彤蟹別有一番樂趣,一盤紅彤彤的大蟹,伴著一股醉人的鮮味端上桌來,待剝殼取螯、剔出蟹黃、沾著食醋姜末吃時,頓覺滿口香鮮。彤蟹的肉最為細嫩,后腳爪處肉更肥碩,其鮮無比,向有“蟹過無味”之說,故席面上彤蟹常為壓陣菜。
對蝦
對蝦,為連云港市海產品之一。除海域內有天然生長的外,贛榆、灌云、連云、云臺等縣區還利用沿海灘涂進行人工養殖。
對蝦身大殼薄,肉白豐滿,食用價值很高。每百克蝦肉含蛋白質2克以上,脂肪O.7克左右,為高蛋白低脂肪的營養食品。以鹽水煮食,其殼彤紅艷麗,食之肉嫩鮮美;以油炸蝦仁,其色黃里透白,食之香酥可口,是宴席中一道美菜。對蝦還可以整蝦冷凍、取仁冷凍,或制成對蝦罐頭,在國內外市場深受歡迎,已遠銷日本、美國及香港、澳門等地。
加吉魚
加吉魚,是海州灣的名貴經濟魚類,屬鰓科,學名真鯛。魚群多活動于前三島一帶。
加吉魚是肉食性魚,肉質最美,嫩似豆腐,味鮮勝仔雞,頭尤鮮美,越嚼越香。民間素有“加吉頭,馬鮫尾,鰳魚肚皮唇唇嘴”之說。加吉魚又因身形優美,色彩吉慶,常被人們捧上喜宴席。
沙光魚
沙光魚是連云港市的特產,屬蝦虎魚科,矛尾刺蝦虎魚種,為海水及咸淡水產大型蝦虎魚。沙光魚嘴大貪食,小魚、小蝦、沙蠶之類,凡能吞下的東西都吃。因此,它長得特別快,每年清明時節產卵,孵化后生長迅速。待到霜降時,有的可長近1尺,重4兩多。盡管沙光魚長很快,卻只能一年一換代。
沙光魚肉細微,味鮮美,既可紅燒,又可做湯,已列入《中國名菜譜》。連云港有“十月沙光賽羊湯”的民諺,可見冬季是食沙光魚的黃金季節。據載,沙光魚“暖中益氣,食之主壯陽道,健筋骨,利血脈”,很有滋補營養價值。
刺參
刺參,又名沙參,在海參中最為貴重。連云港的刺參,為黃褐色,身上有大刺、小刺各四排。刺參不耐高溫,夏季休眠,為捕獲季節。刺參營養價值極高,味道鮮美,向為宴席中之高級佳肴,并與燕窩同負滋補良藥之盛名。
現連云區的前三島已是海參養殖基地。冬春季節,風平浪靜時,諸島礁石間,海水清沏,黑乎乎、圓滾滾的海參在水中往來蠕動,煞是好看,為海島一景。
特色飲食涼粉山馬菜蟹渣醬蝦婆婆霸王別姬清蒸鰻魚
涼粉
豆類或山芋的淀粉,加適量水稀釋成糊,煮熟后冷凝成塊,就做成了涼粉。連云港的涼粉種類多,有豌豆粉、綠豆粉、山芋粉等,爽口清香味濃。
涼粉的制作各有各的竅門,往往秘不示人。涼粉的吃法一般有熱吃、冷吃兩種。熱吃,是把涼粉放在燒熱的平底油鍋上,略煎一下,等底部有一層焦黃的皮后取出切塊食用。冷吃,即將涼粉直接食用。吃前,將涼粉切成塊狀,或刨成面條狀,還有事先用漏勺漏成“娃娃魚”狀,放入清水中,待吃時取出,根據顧客的口味放佐料,如放醬油、醋、麻油、蒜泥等;喜歡吃辣的人,還可以加入一些辣椒醬,風味獨特。夏季吃涼粉消暑解渴;冬季熱吃涼粉多調辣椒又可祛寒。去連云港不嘗嘗涼粉,確是一件憾事。
山馬菜
山馬菜,學名“絲石竹”,又叫“霞草”。因在粉綠色圓莖上,生長著肉質披針狀長圓葉,很象田間的馬菜,加之生于山間,故俗稱“山馬菜”。
連云港山馬菜莖葉鮮美,民間歷來就有食用習慣。每年清明前后至初夏期間,莖葉肥嫩,天氣干燥,為最佳采制時間。將其鮮嫩莖摘下,洗凈,反復搓揉,去盡泡沫,用開水一燙,切碎拌上佐料,即可作涼菜,味鮮異常。民間多將其揉凈,燙后曬干備用。吃時以溫水泡開切碎,或冷拌作涼菜,或配以粉絲、豆腐丁、肉丁之類做包子,別有風味。
山馬菜根可以入藥,治陰虛潮熱、久瘧、小兒疳疾等癥。其根搗碎漚水,還有去污功能,為天然去污劑。
蟹渣醬
蟹渣醬是用海蟹做的,一般以小雜蟹為多,做法和蝦醬基本相同,但小雜蟹必須用海水洗凈,搗碎后,加入適量的鹽和少量的酒,裝入罐內封口發酵。食用時,可以蔥花、油、鹽炸湯后炒熟,調以辣椒,既有蟹的風味,又無吃蟹的繁瑣,是餐桌上的小菜和調味品。
蝦婆婆
海州灣漁場生長著一種形似螳螂又像蝦的軟體動物,俗稱“蝦婆婆”。蝦婆婆體大肉多,一般雌蝦婆為最好。辨認雌蝦婆方法很簡單,凡脖下有一個白色正楷“王”字者即是。用鹽水煮食,同鹽水蝦齊名。人們還習慣于把蝦婆洗凈去尾,用搟面棍從其頭部向尾部壓擠出肉汁,加上少量面糊、雞蛋烙成餅,俗稱蝦婆餅,炒菜做湯其味鮮美。
霸王別姬
連云港盛產甲魚,除野生甲魚較多外,還人工飼養甲魚,產量頗豐。甲魚清蒸為好,“霸王別姬”是其代表作,因當地人又稱甲魚為“王八”,取“八”和“雞”的諧音而得名。
制作方法:將甲魚宰殺,放盡血水,放入70℃-80℃熱水中燙2-5分鐘取出,搓去周身的脂皮,從甲魚裙邊下面兩側的骨縫處割開,取出內臟,摘盡黃油,撕去黑衣,用水沖洗干凈,然后用刀的后部在甲魚身上斬幾刀,便于以后的制作。將雞肉片切成3厘米的片,用鹽、味精、紹酒、嫩肉粉、蛋清上漿,劃油備用,將蔥、姜拍碎加入紹酒、鹽、味精、胡椒粉和適量的清水制成蔥姜汁,將甲魚放入腌5—10分鐘,取出瀝干水分,將劃過油的雞片放入甲魚內用保鮮膜包好,上籠蒸10-15分鐘,澆上原汁即可。其風味獨特,雞肉滑嫩,是養顏健身的滋補品。
清蒸鰻魚
連云港市東海縣鰻魚養殖已有多年歷史。清蒸鰻魚是取鰻魚一條,約500-750克,宰殺后放入溫熱水中燙去身上的粘液,取出內臟,沖洗干凈,蔥、姜切成細絲備用。將鰻魚斜刀切成約3厘米的片,擺成梅花形,鹽、味精、糖、胡椒粉、紹酒兌成汁澆在鰻魚身上,然后放入豬油,用保鮮膜包好入籠蒸8-10分鐘即好,取出放上蔥姜絲,澆上熱油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