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初年,有一屠戶在濰縣城白浪河灘大集上支起一口大鍋,把屠宰下來的豬心、肺、腸、肚等洗凈放到大鍋里煮爛,讓趕集的人們圍鍋而坐,用荷葉餅卷肉吃,喝湯不收錢,人們因為鍋?zhàn)邮锹短斓模徒o這種實惠又好吃的吃法取了個簡單響亮的名字做“朝天鍋”。
把一精致圓桶鍋置于特制的餐桌中央,可加溫,將精選的豬下貨用老湯分別煮爛放到圓桶鍋內(nèi),用豬骨、老雞燉的湯繼續(xù)加溫,另備熟雞蛋、大頭丸子、驢肉等,并提供六個餐前開胃小菜和蔥末、香菜末、蘿卜條、咸菜條、蒜泥、芝麻鹽等各式調(diào)料,由廚師根據(jù)客人要求將原料切碎用荷葉餅卷好給客人食用,客人可根據(jù)自己的口味調(diào)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