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面食聞名天下,忻州自不例外。作為晉北咽喉的忻州,面食制作精巧、花樣眾多,除了傳統的刀削面、拉面、剔尖面等,忻州特有的原平鍋魁、忻州瓦酥、繁峙疤餅、大刀切面等美食都是各具風味,與眾不同。忻州豐富的物產造就了眾多美味的小吃,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保德碗托、河曲酸粥、羊雜割等,它們工藝獨特、口味出眾,深受當地人們喜愛。
河曲酸粥
為忻州河曲縣特色美食,糜米本身就富含多種粗蛋白和氨基酸,發酵后其中含有的乳酸菌能幫助人們生津止渴、消食健胃,酸粥在美容護膚、延緩衰老方面也有神奇效果。
相傳明末時期李自成義軍路過此地,百姓們本已泡好了米,準備做飯迎接大軍到來,可是部隊臨時改變計劃,并沒有來。此時家家戶戶泡的米都已發酸,有人意外發現酸米做成粥酸甜可口、美味好吃,人們紛紛效仿,從此,酸粥在河曲流傳開來
忻州小吃特別豐富,有疤餅,因餅上遍布疤痕而名,亦名籽餅。其用料有白面、葫油、白糖、雞蛋及蘇打等。制作時,將和好的面搟成直徑約半尺左右的薄餅,在鐵鍋內鋪一層磁砂,放一層餅,進行烘烙。熟后的圓餅呈金黃色,面皮上均勻地布滿圓形小坑,狀若疤痕,其味香甜,其質酥脆,為別具一格的風味小吃,名聞遐邇。高梁面魚魚,本是忻州地區鄉間百姓粗糧細做的一種日常食品。近年來一些賓館、飯店,捕拾民風,將其發展成了招待內外游客的風味食品。高粱面魚魚,是用普通高粱經過淘煮漂晾,碾磨成面,用開水和好,人工搓成的。看忻州的農家婦女們搓魚魚,可以說是一種藝術享受。其做法是在面案兩頭各擺五塊大似蒜瓣的面疙瘩,然后用兩手掌按壓和搓動,由遠及近,逐漸靠攏,觀之手下10條魚魚兒由短變長,匯成一片。搓成的魚魚兒一般有高粱米粗細,盤起來放在一起長短一致,粗細均勻。高粱魚魚蒸熟后,配以羊肉或西紅柿湯調和,清爽利口,別具風味。豬肉、土豆切碎,再加面粉、調味做料攪拌混合,放入碗里再蒸。食用時加熱切成塊,味鮮迷仙原平鍋魁因在歷史上奪得當地爐食之魁而得名。其狀若塊,約三寸長,寸許寬,卷邊滾圓。不包餡的稱空心鍋魁,包餡的另有名稱。應市的多是甜餡鍋魁,最上乘的是玫澄鍋魁。鍋魁餅面橙黃色,具有香、甜、酥、脆的特點,加之包餡的不同、又各具風味,使人久食不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