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頸雉又叫七彩山雞俗稱野雞或雉雞,在我國分布最廣的為環頸雉,以其羽毛七彩斑斕,故名七彩山雞。雄雉體長近0.9米,羽毛華麗,頸下有一顯著白色環紋。雌雉體形較小,尾也較短,通體砂褐色,有斑。喜棲于蔓生草莽的丘陵中,當時遷至山腳草原及田野間。
以谷類、漿果、種子和昆蟲為食。善走而不能久飛。七彩山雞是集毛用、食用、藥用、皮用為一身的珍禽類,是深受人們喜愛的野味佳肴。山雞肉脂肪少,蛋白質含量高,肉質鮮美、營養豐富。
潼南環頸雉特點
“潼南七彩山雞”,重慶市潼南區特產,地方名特優產品。潼南七彩山雞養殖始于1999年,有二十多年的養殖歷史。產區位于潼南花巖、雙江、新勝等地,具有“無臺風、無凍害、無檢疫性病蟲害”的三大山雞養殖生態優勢。采用七彩山雞良種雛雞做雞種,所養山雞用途廣泛,既有觀賞價值,又有旅游狩獵價值,還有藥用食療價值等。山雞是動物人參,是集食用、藥用、皮用為一體的珍禽;其肉質鮮嫩,清香可口,營養豐富,在世界上久負盛名。
潼南環頸雉品質特征
潼南七彩山雞其羽毛華麗、七彩斑斕,尾羽十分美觀,體型大。雌雄有明顯區別;雄山雞頭羽青銅褐色,兩側有白色眉帶;臉部皮膚裸露,呈緋紅色,頭頂上兩側各有一束黑色閃藍的耳羽簇,羽端方形,頸部金屬綠色,下部有一不完全的白色頸環;胸部銅紅色有金屬反光;上背黃褐色,帶黑色斑紋,下背及腰淺藍灰色,腰側羽毛栗色,帶黑色橫斑,腰部黑褐色。尾長,尾羽黃褐色黑斑紋,喙灰白,趾、腳灰色,有短距。雌山雞頭頂米黃色兼有黑褐色斑紋;臉淡紅色,頸部淡栗色,胸部沙黃色,尾羽褐色,有黑色橫斑,尾比雄山雞短;喙灰褐色,腳趾灰色,無距。
潼南七彩山雞高蛋白含量高(25.6%—27.1%),脂肪含量低(0.98%),水溶性維生素含量高,氨基酸含量高。在中醫食療上,具有補氣、祛痰止喘、清肺止咳,是深受人們喜愛的食品,具有很高的經濟開發利用價值。
潼南環頸雉發展歷史
潼南七彩山雞學名環頸雉雞,俗稱野雞、美國山雞、龍岡雞,它的祖先是中國雉雞,早在100多年前美國駐上海領事從中國引進了雉雞28只送到美國放養,經過多年馴化選育而成,并在全世界推廣,發展很快。20世紀80年代后期,中國又從美國內華達州引進七彩雉雞進行飼養繁殖,其生產性能良好。
1999年,潼南花巖鎮水橋村黨總支書記向秀清從福建引進種雞,建立“向大姐七彩山雞養殖場”。在該場的帶領下,經過20年的生產,規模越來越大,在西南地區享有較好聲譽。山東衛視專程到潼南錄制了電視片《彩色的山路》,介紹向秀清發展七彩山雞的歷程,在中央電視臺第四套節目(國際頻道)中連續播出;同時,重慶電視臺國際頻道、科技頻道也相繼轉播。該片播出后,全國各地客商紛紛來電來函咨詢了解養殖七彩山雞的相關情況,并有部分客商到潼聯系購買種雞和商品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