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屏南,隨便到哪一戶人家做客,熱心的主人都少不了為客人備上一壺黃酒。若客人是外鄉人,主人會頗為得意地向客人介紹:“這是我們自家陳釀的老酒,外來的客人可一定要嘗一嘗呀,這才不枉來屏南一趟。”
據當地人介紹,黃酒是屏南“三寶”之一,唐宋時期,紅曲制作與黃酒釀造技藝就已開始在屏南民間流傳。至明萬歷年間,《古田縣志》(屏南當時隸屬古田,清雍正十二年屏南始與古田分縣)記載:“田家多制曲,畬客少租山”。說明在明代,屏南紅曲已很興盛。此后數百年來,此項技藝一直流傳于屏南民間,以農家自制或小作坊生產形式存在。
屏南縣文體局副局長陸則起告訴記者,在屏南的農家,很多人家還珍藏著幾十年前制成的“曲母”,每年釀酒的時候,主人家就從這陳年“曲母”罐里,取出一小勺,然后又小心翼翼地把曲罐封存起來,等到來年再用。據說,這陳年“曲母”罐打開的時候,曲醋的香氣就已令人垂涎!由此可以想像,用這陳年“曲母”釀造的黃酒,更是別有一番風味!
在屏南當地,黃酒已融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論是婚喪嫁娶、生老病死等人生大事,還是走親訪友、節日慶典等民俗活動都離不開它,民眾的一日三餐也能見其身影。對于屏南民眾而言,黃酒已不僅僅是一種飲品。
當地文化工作者認為,屏南紅曲制作與黃酒釀造技藝,在歷史傳承過程中,不斷創新和發展,并形成獨特的閩派黃酒特色,承載著閩東北獨特的黃酒文化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