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毫銀針是我國稀有的珍貴名茶之一,產于東南沿海的福建省福鼎市太姥山麓。其原料選自福鼎特有的大白茶樹。在每年“清明”時節,采摘其新梢的肥壯單芽加工而成。因其芽長近寸,滿披白毫,色澤如銀,挺直似針,故稱為“白毫銀針”。
▽白毫銀針歷史淵源(文化內涵)
據周亮工《閩小記》記述:“太姥山有綠雪芽。今名白毫,色香俱絕,而尤以鴻雪洞為最。產者性寒涼,功同犀角。為麻疹圣藥,運售國外,價同金將”。事實正是如此。
白毫銀針香氣清鮮,滋味醇和,微甘滲甜,爽口無窮。不僅有健胃提神之效,更兼具祛濕退熱之功。其性清涼,與藥媲美,存放的時間愈久愈佳。
▽白毫銀針地域特點(產品特色)
白毫銀針沖泡杯中,條條挺立,望之尤如石鐘乳,上下交錯,蔚為奇觀。國外友人曾譽為“正直之心”。有的還用紅絲線串連銀針,捧為贈送上賓的禮物。我國宋朝蔡襄有詩曰:“北苑靈芽天下精,要須寒過入春生,故人偏愛云腴白,佳句遙傳玉律清”。
把豐美銀白的靈芽,贊之為天下精品。白毫銀針的加工工藝十分講究,須在晴日采摘,并及時把青針薄攤在水篩上,置陽光下曝曬,攤放要均勻,不可重迭,不宜翻動,以免傷損變色。
曬干達八九成左右,再用文火烘焙至足干,烘焙時還須墊上一層白紙,以防火溫過高灼傷尖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