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史料記載,福鼎芋在福鼎市栽培已有近300年的歷史。福鼎芋屬天南星科魁芋類,又名福鼎檳榔芋,八十年代香港市民把福鼎檳榔芋稱為"福鼎芋",并沿用至今,以區別于其他檳榔芋。福鼎芋長期在我市優越的自然環境和良好的水土條件下,借助特殊的母巖、母質、土類、土層厚度、肥力和土壤養分、質地、酸堿度,以及獨特的管理方法,經不斷地選育與提純復壯,由原有單個母芋(可食用的地下球莖部分)0.5公斤左右,發展到2-3公斤,最大可達6公斤,并形成了獨特的風味與體大形美的外觀。其母芋呈圓柱形,長度30-40厘米,直徑12-15厘米,形似炮彈;表皮棕黃色,芋肉乳白色帶紫紅色檳榔花紋,易煮熟,熟食肉質細、松、酥,濃香可口,風味獨特,食不厭口,營養豐富。由于母芋全部在表土層以下生長,免受外界污染,因此屬于無公害的綠色食品。經福建省農林大學測定,鮮芋淀粉含量25—26%,蛋白質8.5—9.1%,含水量64—66%;經全國食品工業產品質量檢測福州站和江蘇理化測試中心測定,干基內含蛋白質7.26%、脂肪0.68%,淀粉76.6%,灰分2.29%,粗纖維1.37%。每100克干基含維生素C60毫克,維生素B20.74毫克,鈣62.8毫克,磷107毫克,鐵3.28毫克,人體所必需的18種氨基酸總含量為6.74%。
福鼎芋在烹調上可以炸、煮、蒸、炒,作糧作菜皆宜。用福鼎芋粉為原料烹調的"紅鯉藏泥"、"太姥唐塔"、"太姥芋泥"、"芋蝦包"、"菊花芋"等系列名菜,列為北京人民大會堂和釣魚臺國賓館的國宴佳肴,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外賓的贊賞;鮮母芋可以雕刻成開礦各異的花樣,蒸熟后即為色、香、味、形俱佳的宴上名菜;加工生產的"純福鼎芋粉"、"奶油芋粉"、"多味烤干片"、"福鼎金元片"、"油炸芋片"等系列產品,暢銷國內各大中城市、港澳地區和東南亞各國,成為福鼎市主要的出口創匯農產品之一。福鼎芋耐貯性好,鮮芋供應期達半年以上,近年由于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提前收獲,延長貯藏期,基本上可達到鮮母芋周年供應市場。為延長市場供應期,還可以加工成各式各樣的芋粉、干芋塊、速凍芋泥、芋塊,作為制作冰淇淋、高級糕餅、香芋酥的優質原料。
福鼎芋以質優、珍貴、稀有而占領國內外市場,并以其特有的外形、品質、口感倍受消費者青睞。先后榮獲輕工部和福建省人民0食品工業名優新特產品和工業品博覽會優秀獎、武夷獎、銅牌和銀牌獎。1983年在"全國出口商品生產基地、專廠建設展覽會"上展出,受到國家外經貿部高度贊譽,并發給"出口產品、品質優良"榮譽證書;1990年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的"福建省閩東老區扶貧成果匯報會"及1991年在北京農展館召開的"全國菜藍子工程展銷會"上展出,均受到中央領導和廣大來賓的好評;1997年在福建省農業名特優新產品展銷會上被評為"福建省農業名特優新暢銷產品";2000年被福建省0授予"福建省名牌農產品"稱號。
福鼎堅持以特色立業,把福鼎芋作為農業支柱產業來抓,在規模生產、科學種植、提高質量、深化加工、市場營銷、爭創品牌等方面做好文章,采取了一系列切實有效的措施,力爭把這個特色產業做大,把優質品牌打響。
福鼎芋母芋采收時間在10月上、中旬到11月上旬,可供貨時間達半年以上,每公斤價格按不同等級,在3.0元至5.0元之間。具體分級標準如下:一級:重1.5公斤以上,形狀為上、下均勻的圓柱形,表皮從上到下均為棕黃色,表皮光滑,新鮮度好,紫色檳榔花紋多或中,無病蟲斑,無機械傷,蒸煮10-15分鐘即熟,味濃香,口感松疏細香甜,風味極佳,生長期長勢良好。二級:重1.25-1.5公斤,形狀為圓柱形或稍有上大下小等,表皮從上到下為棕黃色或稍有黑棕色,表皮光滑新鮮度好或中,紫色檳榔花紋多或中,無或有少量病蟲害,無或有少量機械傷,蒸煮10-15分鐘即熟,味香,口感松疏細,風味佳,生長期長勢中等。三級:重1-1.25公斤,形狀為圓柱形或上下不均,表皮從上到下為棕黃色或稍有黑棕色等,表皮光滑新鮮度好或中,紫色檳榔花紋多或中,無或有少量病蟲害,無或有少量機械傷,蒸煮10-20分鐘即熟,香氣少量或無,口感松疏或稍有粘硬感,風味中上或中下,生長期長勢中下,病蟲危害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