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十大特色美食:
老邊餃子、滿漢全席、扒鍋肘子、珊瑚海虎翅、南瓜魚翅盞、宮廷八珍、太河雙鮮、群龍祝鶴、帥府雙螺、雙顏雙味蝦。
遼寧十大風味小吃:
馬家燒麥、榴蓮酥、牛莊餡餅、烤全羊、三色珍珠圓、錦州小菜、手把肉與全羊湯、滋補魚頭、鮮蝦蘿卜絲餅、驢肉蕎麥冠頂餃。
其他:
沈陽:西塔大冷面、那家白肉血腸、楊家吊爐餅雞蛋糕;
大連:王麻子菜館、天天漁港和付家莊小漁村的海鮮、北樂巴氏奶、金州櫻桃
鞍山:南果梨
錦州:溝幫子熏雞;北鎮豬蹄、溝幫子水餡包子、錦州小菜、北鎮面茶;
遼陽:塔糖、香水梨干、老世泰糕點、湯河滋補魚頭、老楊頭燒雞、千層餅;
撫順:荷香蒸林蛙、黃金肉;
本溪:長寬豬蹄、蝲蛄、泥鰍湯;
阜新:蒙族餡餅、清溝魚宴、全羊宴;
葫蘆島:杏仁小米粥;
朝陽:切糕,碗跎,豆腐腦,拔面條,榆錢大餅子;
盤錦:河蟹,
鐵嶺:楊家老壇肉,丁記包子。
老邊餃子
沈陽老邊餃子
坐落于沈陽北市場的老邊餃子館,始建于1829年,至今已有160多年的歷史,是沈陽最享盛名的風味餐館,經營的餃子品類有100多種。自1983年起,老邊餃子連年被評為“市名牌風味食品”,1989年又榮獲國家商業部頒發的“金鼎獎”。
老邊餃子素以皮薄餡大、鮮香味美、濃郁不膩、松散易嚼而聞名遐邇。如要一桌餃子宴,蒸、烙、煮、炸等各種烹飪方式俱全,香氣四溢;銀耳餡、發菜餡、香菇餡、蝦仁餡味各不同。吃膩了魚、肉,可以來一桌“素餃宴”、各類木耳餡、面筋餡、青菜餡,清淡爽口。適逢貴賓來臨,可要一桌“珍妃宴”,山珍、野味、海鮮,珍奇畢呈;其中最使人稱奇的要數“御龍鍋煮小餃”:餃子小不盈寸,50克面要包25個,一盆藍色的酒精火烘托著古色古香的御龍鍋,小餃子在沸湯中上下翻滾,如游龍攪水,令人賞心悅目。
老邊餃子之所以令人交口稱贊,關鍵在于制餡。煸餡的制作,要求選料精細。肉餡,春、夏多用瘦,秋、冬多用肥。取一半肉餡放在炒鍋里,經加入甜面醬、調料炒制后,和另一半生肉餡混合,做成煸餡。蔬菜的選料,隨著季節的變化和人們的口味調配:初春選韭菜、大蝦配餡;盛夏用角瓜、冬瓜、芹菜入餡;深秋選油椒、蕓豆、黃瓜、甘藍制餡;寒冬用大白菜制餡。葷素相配,汁味并茂,做好的餃子造型別致。柔軟筋道。味道純正,不愧為名肴中的佳品。怪不得著名相聲演員侯寶林吃了老邊餃子后,揮毫寫下了“老邊餃子,天下第一”的條幅。
馬家燒麥馬家燒麥
馬家燒麥
馬家燒麥是沈陽市著名的清真風味小吃,已有180多年的歷史,享譽沈陽地區。
原料配方:
皮:精粉4.4千克大米粉0.6千克
餡:牛肉3.25千克精鹽、醬油、味精、姜末、蔥花、香油、佐料油適量
制作方法:
1.制皮:開水燙面,用大米粉作撲面,每個劑量10克,搟成薄皮。
2.制餡料:選牛的三岔、紫蓋、腰窩油三個部位的肉,生剔出板筋煮爛,再將其與肉放一起絞成肉餡,加精鹽、醬油、味精、姜末、蔥花、香油、佐料油(用蔥、花椒、大料炸制的油)等,浸味之后即可包制。
3.包制:上無花穗,封口露餡不干,猶如含苞待放的牡丹。這也是馬家燒麥與眾不同之處。上籠蒸熟后,色形美觀,香味撲鼻。
產品特點:皮薄光亮,筋道柔潤,鮮嫩松散,味道醇香
溝幫子熏雞溝幫子熏雞
溝幫子熏雞
溝幫子熏雞是遼寧北鎮市溝幫子傳統名產,以其歷史悠久,制作獨特,味道鮮美而馳名。
溝幫子熏雞始創于清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當年安徽有個熏雞商戶叫劉世忠,為生活所迫,逃荒來到溝幫子落腳謀生。他重操舊業,制作熏雞。由于熏雞味道不濃,又不符合東北人的口味,食客很少,生意清淡。劉世忠經過反復研究改進,效果都不理想,最后在一位老中醫的指點下,在煮雞的老湯中,添加了具有開胃健脾、幫助消化的肉桂、白芷、陳皮、砂仁等十幾味中草藥,這回熏出來的雞既保持了祖傳的特點,又增加了一種濃郁的特殊香味。后又經過多次試驗,掌握了最佳配方。從此劉世忠的熏雞逐漸名聲大震。
溝幫子熏雞制作過程精細,有十六道工序,包括選活雞、檢疫、宰殺、整形、煮沸、熏烤等。在煮沸配料上更是非常講究,除采用老原湯加添二十多種調料外,還堅持使用傳統的白糖熏烤,同時必須做到三準:一是投鹽要準,咸淡適宜;二是火候要準,人不離鍋;三是投料要準,保持鮮香。所以,加工出的熏雞具有香氣濃郁、色味俱佳、爛而連絲、咸淡適宜、營養豐富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