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菜麻辣味特別重,遠勝于川菜之上,而且多系街邊餐飲江湖小店原創,所以有又渝派川菜的說法。每年都有很多重慶新菜推出,也很快被其他城市的餐館克隆,但為了迎合當地的口味,其他城市的“重慶江湖菜”味道已經完全不地道了。但外地初到的游客千萬不可多貪麻辣開胃的重慶菜,否則很容易引起腸胃不適。
△重慶火鍋發源于長江之濱。最初為船夫和纖夫所創。重慶長江水域一帶,隨船活躍著眾多的船夫和纖夫。由于生活所迫和長期的流動性,使得他們在勞動之余既不能象一般農夫那樣有固定的鍋灶做飯,更無錢與船老板和商賈那樣上岸下館子一飽口福,停船做飯只能因陋就簡在江邊拾幾塊石頭,支一瓦罐,舀幾瓢江水,架起干柴烈火,在菜市撿些便宜的爛菜葉子,又添些海椒、花椒等,船工吃后其滋味美不可言。之后這種既可果腹,又可驅寒祛濕,方便自如的煮食習俗便在江邊沿襲,最終傳至重慶并扎下根來。由此便有了今天的“重慶火鍋”。
現在重慶當地比較出名的火鍋店有“德莊”、“蘇大姐”、“巴鄉魚頭”、“小天鵝”等等,基本上都在南濱路的餐飲娛樂街上設有分店。如果受不了麻辣的刺激,可以選擇麻辣、清湯底料分隔的“鴛鴦火鍋”。“小火鍋”是重慶火鍋的簡縮版本,解放碑臨江門來龍巷的小火鍋一條街久負盛名。
△毛血旺源自于沙坪壩磁器口古鎮水碼頭。以豬頭肉、豬骨加豌豆熬成湯,加入豬肺葉、肥腸,豬血旺,放入老姜、花椒、料酒用小火煨制。所用的“血旺”不同于市場上賣的方塊成型的“旺子”,系新鮮豬血快速凝固而成,比較粗糙雜碎,所以稱之為“毛血旺”。“毛”在重慶方言里,就是粗糙、馬虎的意思。
△辣子雞最初由歌樂山“林中樂”農家餐館原創。用現場宰殺的鮮活土雞,斬成小塊,以紅通通的辣椒與花椒粒混在一起干炒。吃的時候,幾乎是在辣椒堆里找細小的雞塊,麻辣痛快,最為重慶人所愛。
除此以外,還有黔江雞雜、黑竹筍香雞、香辣蟹、酸菜魚、水煮魚等等,都是非常出名的重慶菜。初到重慶的旅行者,最好不要太頻繁地吃麻辣食品,容易引起腸胃疾病。或者在吃飯前服用VC銀翹片,可以預防腸胃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