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公菜】
文公菜為武夷山一帶民間傳統名菜。據傳此菜是朱熹當年在武夷精舍講學時宴請賓客的菜點,后人為紀念朱熹,取名「文公菜」。原料:精肉、青粉、雞蛋、白扁豆。800年來一直在民間流傳,成為宴客傳統名菜。又因朱熹喜食此菜,故過去秀才,舉人在趕考前,祈求考場上能像朱熹那樣文思如涌,金榜題名。
【建甌板鴨】
此菜在武夷山及閩北一帶屬頗有名氣的風味食品。它形如龜體、色澤白嫩光潤、肉質肥厚、味道香美。建甌板鴨選料考究,加工精細。每年農歷九月開始制作,翌年二月二收盤。其中尤以霜風天制作的板鴨最佳。建甌板鴨烹飪簡便,經清洗切塊或油炸,或加入老酒清蒸、紅燒,風味獨特,香嫩可口,是宴客的佳肴,也是中外游客喜愛購買的物品之一。
【涮兔肉】
為武夷山名菜,吃法與北方的涮羊肉相似,又名撥霞供。
【幔亭宴】
幔亭宴,是武夷山具有傳奇色彩的神仙宴。而今,座落在幔亭峰下的各旅游賓館重新擺起了幔亭宴。席上有武夷山產的土菜:武夷晨曦冷盤,南瓜脯、酸辣芽絲、茄子干、腌蕨苗、薰味田龍等十個小碟;以特色菜:文公迎賓、嵐谷薰鵝、彭祖佳肴、四寶蛋菇、龍游鳳舞、五彩麂肉絲等做為主菜;有鼠曲餃,仙人豆腐、冬蟲夏草等用純天然野菜加工而成的鄉間點心;還有家釀多年的白米酒;并響起「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的曲子,使賓客們彷佛進入武夷洞天仙府,飄飄欲仙。
【蛇 宴】
武夷山是「蛇的王國」,各種蛇宴花樣繁多,美味無比。主要有炒龍排、炒龍蛋、煮龍珠、蛟龍戲水、龍虎斗等。特別是龍鳳湯,選用武夷山特有的祁蛇,配以童子雞及多味中藥,煨煲而成,「湯清見底,面無油珠,肉爛無腥」,盛放在上等餐具里,揭蓋時香味四溢,實為武夷菜系一絕。
【九曲竹筏】
九曲竹筏,素有武夷精華美稱;雅香酒家新創的雞茸金絲筍、蘭花蛇絲、菊花石磷腿等,深受中外游客稱贊;玉女迎賓、茉莉石碖、菊花草魚、泥鰍粉絲、家鄉豆腐是當地名菜;另有腌雪里蕻、嵐谷的薰鵝,吳屯的鯉魚乾,五夫的田螺,上梅的薰田鼠,油炸豆腐、鍋貼豆腐、煎豆腐、鹽煮豆腐、青炒麥豆、鯉魚煮豆莢等民間菜,令人食后難忘。
【八卦宴】
八卦宴,是南宋理學家朱熹創制并用來待客的一種禮儀。南宋淳熙十五年(1188年),朱熹與蔡元定等學者結合武夷山民間飲食的一些菜肴,按《周易》的「系辭傳」的「易有太極,易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道理,以及所交往的道士羽流的生活習俗,安排了一個清雅淡泊、奇峭瑰麗的八卦宴。 八卦宴以朱熹平時的飲食為基礎,菜肴中有拼盤、羹、湯、丸等形式,制作上有煎、炸、清燉等烹飪方法。八卦宴最大的特色是各種菜肴的排列,無不按照朱熹所推崇的八卦圖來進行。排列方法是:先在八仙桌上畫上八卦圖,正中為太極、其八方分別為乾、坤、震、巽、艮、坎、離、兌八種卦覆、各陳列上一道有關卦理意義、富有武夷山風味的佳肴,整個宴席猶如一幅八卦圖,可謂匠心獨具。在菜肴名上,更是寓意悠遠。太極之首為翡翠羹;易生兩儀,分別置上玄天混丸和太乙陰陽蛋;兩儀生四象,分別為百發圓子、蓮塘君子,桂花蝦仁,油燜雙冬。這四道菜還暗寓了春夏秋冬四季之象。按八卦方位,每方位上的菜肴又分別為素炒鱔魚絲,香油鳳腿、酒釀冬菇,宮保雞丁、竹筍肉絲、溜雞肝卷、白炒木耳、八寶吉祥。 朱熹創制的八卦宴800多年來,一直流傳于武夷山民間,經整理后為中國飲食文化又增添了一朵奇葩。
【武夷山藥膳】
俗話說:「山上白草皆為藥」,武夷山人經過長期實踐,總結了筍多利用草藥治病的膳食方法。如:「八珍燉兔肉」,其八珍為黨參、白術、茯苓、芏草、川芎、當歸、白芍、熟地等。又如,栗加糖清燉能清涼治眩暈;栗加蹄清燉能補胃健脾養精神;栗加肉清燉清涼降治氣管炎;栗帶殼蒸熟補氣強身潤膚生精;野毛栗生吃能止小兒半夜盜汗,蓮子心可清心火。紅菇祛風去濕。香菇浸酒消腫風。農家家膳、進補匡節宴的菜肴還有多種:即穿山甲燉當歸、甲魚燉當歸、豬干煮枸杞、紅菇燉番鴨、紅菇煮螃蟹、清燉童子雞、肚包雞、雞包雞、鴿包參……。
【龍風湯】
是武夷山最有名的風味佳肴。龍即武夷山的蛇肉,鳳即適量的雞肉再加上生姜蒜頭等佐料進行清蒸(燉),便成了龍鳳湯。尤其是武夷山珍貴特產五步蛇(蘄蛇)為佳,蛇肉含人休必需的多種有脂肪酸等營養成人,具有膽固醇低,藥物作用大的特點,近來成為武夷山觀光旅游的賓客們樂于稱道的美味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