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們永安,如果說永安的小吃果條雄踞一壇,那龍巖的小吃就是羞答答的玫瑰靜悄悄的開了,龍巖小吃店數雖然不多,但是龍巖的小吃系列卻是大名鼎鼎,深受永安人的喜愛。
現在就跟我一起去看看吧。一踏進龍巖牛肉店,便有一股濃郁的牛肉味、當歸等中藥味、清香的芹菜香味混合著撲鼻而來。龍巖小吃講究配料的精致。有次看店家打開小抽屜,這抓一把那抓一把中藥配料(我只認識當歸,看不懂其它),用紗布包裹住放進瓦罐里,馥郁芳香的味道都是從這出來的,吸引食客的秘密也就在此了。
進了店,先跟老板說“來碗咸肉粉干”或者“拌粉干”。坐下來看老板用兩個長形鐵撈子裝好粉干放進開水鍋里燙,在鍋里翻騰的還有空心菜,有的時候是火鍋菜,隨季節變換改變。雪白的碗里,老板蜻蜓點水的加著佐料:泡好的鹽水、味精、帶著蔥花香味的油、些許芝麻。粉干放入碗里,綠如翡翠的空心菜擺在上頭,在澆上一勺牛肉清湯,加上我們點好的咸肉(這咸肉經過煮、炸等多道工序風味甚是獨特),不要咸肉可以加點瓦罐里燉著的鮮嫩牛肉、牛雜。桌上還有用醋泡著的生姜蒜頭,特制的火紅辣椒油,想吃自己隨意搭配。這樣子三塊錢就可以吃飽吃好啦。
再說說前頭提的瓦罐里燉著的好吃的。店家一般擺了三四口大肚且深、圓口的瓦罐,裊裊的升騰著熱氣。一般這爐火上慢慢煨著的有香氣四溢的牛雜湯、牛肉湯、牛排湯三大主要湯類。牛雜湯比較有韌性有嚼頭、牛肉湯裹了層透明外衣(淀紛)特別的鮮嫩爽口、牛排湯香醇可口(我喜歡吃燉得爛些的牛排,不塞牙,入口就化)。還有做成圓子樣的牛肉丸、牛筋丸。一般放在冰箱里冷藏,有人吃了才拿出來。龍巖人制作的牛肉丸又叫圓子,有團圓的意思。他們制作的圓子是捶出來的,看過他們將捶好的肉糜用大拇指、食指及虎口處一擠“哧溜”一個,小勺一挖,放入清水中,一個圓子就做好了。據說他們捶出來的圓子彈性良好到可以“跌落桌上跳三跳”。牛肉丸燒好后要加清湯撒芹菜,入口爽脆不打渣。而牛筋丸吃起來很勁道,享用起來口味十分的純正。還有燙著吃的牛百葉,切好的牛百葉進入水中汆一下就開了花,盤里放油、鹽、蒜頭、醋、香油、空心菜,拌拌就可以吃了,脆脆的,又香又酸,很開胃口。還有麻辣牛肉絲、爆炒九門頭等等的。反正是牛身上的東西都可以經他們的巧手制作成美味來。
還有一種龍巖小吃叫芋包。上個星期六下午我在步行街逛,突然間就很想吃步行街快盡頭的那家龍巖牛肉店的小吃--芋包。這家的芋包很暢銷的。結果去的晚了,全部售空,老板抱歉的笑笑。這芋包是用木薯粉與煮熟的粉粉的芋頭一起糅合做成皮子,餡心里有炒過切成丁的清甜胡蘿卜、鮮美香菇、五香豆腐干、瘦肉等混合而成。煮熟后的芋包像小球樣漂在清湯上,光亮玲瓏剔透,蕩漾著清香的芹菜,還有炒得焦黃的小芝麻。入嘴鮮糯可口,柔軟爽滑有韌性,口感十分的舒適。每隔一陣子肚里的饞蟲總會提醒我該去街上改善改善解解饞。
有的時候出差回來,不回家吃飯就在牛肉店里燒上一碗清湯粉,加一碗牛肉丸,或者牛排。吃飽了在回去。許多從火車上下來的乘務員都在這里解決晚飯或者點心的,燒上幾碗粉干,拌上一盆青菜或者酸辣牛百葉,熱熱鬧鬧的有說有笑,跑車的勞累在這里得到片刻的休息,吃飽了休息好了就可以投入下趟的工作了。
我家以前住在火車站時,冬天的夜晚,想吃點點心首先想到的就是它了。經常就會派猜拳猜錯的人或者特別想吃的那位去買一大鍋回來大家一同享用,熱乎乎的牛排湯落肚,全身都暖和了,寒冷也不知不覺的趨散了。
在永安,龍巖的小吃店一般都開到深夜。如果路過,或許你會看到伴著清風明月喝酒聊天品嘗美味佳肴的人們,這時的你不煩走進去也來嘗嘗這有名的龍巖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