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三門峽五大特色小吃
河南三門峽五大特色風味小吃
1、陜州糟蛋
2、三門峽麻花
3、水花佛手糖糕
4、大刀面
5、石子饃
1、陜州糟蛋
陜州糟蛋系采用雞蛋和黃酒酒糟加工釀制而成。傳說是晚清時浙江紹興一個釀酒師傅把這種工藝傳到了陜州。它用料嚴格,工藝講究,成品蛋蛋心呈紅黃色細膩糊狀,無硬心,有蛋香、脂香、酒香等多種香味,味悠長可口,風味獨特。成品蛋宜存放于清涼處,隨吃隨撈,食時去殼,加香油少許,是豫西有名的風味食品。
2、三門峽麻花
三門峽麻花,源于陜縣大營麻花。相傳很久以前,大營一帶毒蝎橫行,人們?yōu)榱嗽{咒,每年陰歷二月二,家家戶戶把和好的面拉成長條,扭作毒蝎尾狀,油炸后吃掉,稱之為"咬蝎尾",久而久之,這種"蝎尾"就演變成今天的麻花。麻花以含水量多少,又可分為軟、硬兩種。初期,大營制作的麻花全屬"軟面型"。十九世紀中葉,大營村又創(chuàng)制了"硬面"麻花。解放后,大營麻花經(jīng)三門峽市飲食服務公司廚師蔡天貴改進,制作技術和配料工藝大為提高,形成獨具一格的"三門峽麻花"。這種麻花長尺許,色澤柿紅透亮,有棱角,香甜可口,黃焦酥脆,久放而不干,營養(yǎng)價值較高;1960年,周恩來總理視察三門峽,品嘗后風趣地說:"這麻花沒有牙的人也可以吃澳!"
3、水花佛手糖糕
水花佛手糖糕,堪稱豫西一絕。相傳八國聯(lián)軍攻進北京,慈禧太后逃難西安。返京途中,路經(jīng)陜州,當時的知州為獻媚取寵,靈機一動,令人制作出一種別出心裁的"水花佛手糖糕"。糖糕表層如同黃河的浪花,堆疊起泡,薄如蟬翼,色如紅金,狀如佛手。篤信佛教的慈禧看到"佛手",以為是吉祥之兆,頗為欣喜,人口品嘗,外酥內(nèi)軟,軟而不粘,香而不膩,甜中微透玫瑰芳香,十分稱贊,還賜給制作廚師一件黃馬褂。從此,"水花佛手糖糕"名聲大振,F(xiàn)在制作水花佛手糖糕的高手,當推三門峽市飲食服務公司的退休廚師任鴻文,任家制作水花佛手糖糕已有四代,技藝高超。
4、大刀面
大刀面是靈寶市最膾炙人口的風味小吃,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切面的大刀長3尺,寬5寸,頗像鍘刀。面搟成一尺多寬的薄面皮折疊成十余層,用大刀切制成面條。因刀法不同,大刀面又分為四個品種:細面,其細如掛面;簾子蔑面,粗細如簾蓖;寬面,寬如韭菜(多做成干撈面);閃刀面,如兩個韭菜葉寬,切面時,實切一刀,閃寬一刀,故名閃刀,通常是早晨賣細面、簾篦面,中午賣寬面。調(diào)味以酸、辣為主,澆面的稍子與配菜,可視節(jié)令變化。
5、石子饃
石子饃,又稱石子燒餅。因用豆石在鏊上面墊底烙熟而得名,其歷史源遠流長,兼有原始的制作方法,是靈寶、盧氏的一種別有風味的食品。主要原料是:面粉、豬油、小油(植物油)、食鹽、大料、花椒、蔥等。石子燒餅外觀焦黃鮮亮,中凹邊突,活像一個橢圓形的小金盆,咬開后層次分明,外酥內(nèi)軟,咸香可口,經(jīng)久耐貯。
小吃大全特產(chǎn)推薦
小吃大全特產(chǎn)排行
- 杭州十大名菜
- 杭州十大名菜,龍井蝦仁,西湖醋魚,宋嫂魚羹,糟燴鞭筍,桂花鮮栗羹,斬魚圓,叫花童子雞,杭州東坡肉,砂鍋魚頭豆腐,王太守八寶豆腐
- 關注:1293480
- 全國各地名小吃大全
- 成都風味獨特、品類繁多的小吃,與其肴饌一樣膾炙人口。
- 關注:300204
- 南京10大特色小吃
- 博雅特產(chǎn)網(wǎng)提供金陵鹽水鴨,牛肉鍋貼,蒸餃,如意回鹵干,南京——鴨血粉絲湯,小籠包,南京干絲,什錦豆腐澇,狀元豆,糕團小點等南京十大小吃
- 關注:293213
- 成都十大小吃
- 中國歷史悠悠五千年,有不少驚天動地的故事被時間掩埋,根據(jù)中國歷史查實
- 關注:267718
- 湖南的十大名小吃
- 在蔡鍔北路糧店內(nèi)還有賣糖油粑粑攤點,黃昏時一般都有20人以上在此排隊等候,為長沙又一最有人氣的糖油粑粑攤點。附近另有二馬路天恩啤
- 關注:18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