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腸是黑龍江的特色美食產品之一。
▽紅腸地域特點(產品特色)
紅腸原名里道斯灌腸,是由歐洲傳入我國的灌腸制品,至今已有近百年歷史。五十年代便對蘇聯和東歐出口,受到好評。1984年蘇聯駐我國大使館商務參贊副代表來廠參觀品嘗后,連聲贊嘆:里道斯,好很好!1980年首獲國家銀質獎后,在1984年全國優質產品評比中,再次榮獲銀質獎。
國內外同行喜其風味,為求經取藝紛至沓來。制作紅腸要求選料精良,工藝考究,從選料、剔割、腌制到制餡、灌腸、熏烤嚴格把握配方標準和工藝程序,因而產品的色香味形始終保持歐式風味,并具有易儲藏保管,攜帶方便等特點。
方火腿方火腿,又名飛龍火腿。味清香、鮮嫩不膩,蛋白質含量高,營養豐富,是獨具黑龍江特色的肉制品。方火腿最初是引進外地鹽水火腿的配料和工藝加工而成,后經過改革,又添加了新配料,佐以黑龍江的名貴山珍飛龍鳥湯汁,使其味道更鮮美,既有飛龍的“鮮”,又有腸類的“香”,風味更加獨特。
凡品嘗者,無一不稱贊“清香滿口”,一外賓食后贊不絕口,離哈時執意帶回一些讓家人、親友共享此美肴佳品。茶腸原名茶依腸,是歐洲人飲茶時食用的肉制品,原料系選用鮮或凍豬肉,經腌制后絞制細膩攪拌均勻,佐以味素、胡椒粉蒜泥、精鹽等調料,灌入羊腸腸衣,嚴格按照工藝規程,精工細做而成。
產品造型美觀,表面略干而微紅,切面細膩而有光澤,腸餡呈淺玫瑰紅色,富有彈性。入口鮮香細嫩,久食不膩;營養豐富,易消化、吸收,是腸制品中上乘之品。松江腸松江腸原名依大連斯灌腸。
它與茶腸不同之處,在于腸衣系選用清潔腌制的牛拐頭(盲腸),并經多道復雜工藝,精工細作而成。熏制后產品表面干燥而有皺紋,色澤鮮艷呈棗紅色;腸餡呈淺玫瑰紅色,切面滋潤而有光澤,富有彈性。
其味道鮮而微辛,清香濃郁,營養豐富,易于消化。羊干腸羊干腸原名阿懷尼灌腸,俗稱獵腸,亦稱小獵腸,是歐洲人打獵時食用的肉制品。系用羊小腸衣灌制而成,腸體細長,造型小巧、勻稱、美觀。
腸表面干燥有皺紋,脂肪微凸出,色澤鮮艷,呈深紅色;腸餡結構緊密,有明顯的小肌肉塊。食之味鮮而脆,芳香可口,回味綿長。羊干腸的抗腐蝕性強,便于攜帶,易于保管。
在15℃溫度下,置于清潔衛生、通風良好的場所可貯藏15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