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雞是湖北孝感地區的傳統美食。大家一定知道東坡肉吧,那大家知道翰林雞嗎?中國一直是一個在“吃”上具有悠久歷史的國家。湖北的東坡肉由于古代大詩人蘇東坡而聞名天下,翰林雞則是由于詩人李白而聞名。李白曾十年隱居湖北,在此間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名篇。他一生寫了許多不朽優美詩篇,善于把山水物色和自有的情緒滲透交融一起,讓人讀來膾炙人口。天寶元年李白供奉翰林一職,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請必命李白侍從,后人的傳記里盡管沒有多少筆墨可記載下那些天下珍饈,可太白雞、翰林雞等卻相當有名。用整雞腌漬入味蒸至七成熟,然后去骨切塊,上盤整理成原雞形,并以若干小蝦球點綴,可謂制工精細,造形優美,形神兼備,與其詩風一樣豪放飄逸著美韻。
歷史淵源
據有關史籍記載,李白平素嗜酒佐食之物,最喜食雞、鴨、鵝、魚及蔬果菜肴,也吃牛、羊肉和野味精,唯獨不食豬肉。友人素知詩人生活癖好,故常以雞、鴨、鵝等作菜佐酒助興。在眾多酒肴中,而李白尤對“烹雞”最感興趣。曾作詩曰:“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雞酌白酒,兒童嘻笑牽人衣”。由此流露出詩人功名即在眼前,興高彩烈,志得意滿,而痛飲白酒,笑嘗烹雞的得意情景,不久李白便入京任翰林職。傳說“翰林雞”一菜,是友人欽佩詩人李白才華而精心制作的佐酒佳肴之一。因詩人李白向喜食烹雞,故后人便呼之為“翰林雞”,緣出于此。
翰林雞的做法
準備主料:
肥母雞一只(1000克);
輔料:
蘑菇(20克)、蝦仁(150克)、火腿(20克)、冬筍(20克);調料:黃酒(3克)、胡椒粉(1克)、大蒜(10克)、小蔥(5克)、姜(5克)、味精(1克)、鹽(4克)、醬油(10克)、淀粉(8克)、米酒(30克)、豬油(30克)。
烹制方法
1、將母雞宰殺,剖腹去內臟,洗凈瀝干置缽內,加精鹽2克、黃酒、蒜瓣、蔥段、生姜片、胡椒粉拌勻腌漬2小時入味,上籠以旺火蒸約1小時,至七成熟取出。去骨改成塊,上盤拼擺成整雞形,雞首高昂。
2、將蘑菇置溫火鍋內,加雞清湯50克,稍煮入味。蝦仁加精鹽0.5克,制成小蝦球20個,相間擺在雞的周圍,上籠再復蒸5分鐘取出。
3、炒鍋置旺火上,倒入熟豬油燒熱,下火腿絲、冬筍絲稍炒,加雞湯、胡椒粉、醬油、味精、米酒、精鹽、濕淀粉勾芡,澆在雞上即成。
提示事項
1、雞宰殺剖腹后,要腌漬入味。
2、在處理雞肉時,將雞頭、雞翅拍松,以便于煮熟;整理上桌時,最好除去雞頭或在拼擺時,收頭握翅,以避“雞不獻首”之說。
3、在燒熟的雞身上,澆淋芡汁時既要均勻,又不要影響整雞形的圖案。
所屬菜系
湖北菜,簡稱鄂菜,荊楚風味,選料嚴格,制作精細,注重刀工火候,講究配色和造型。以“咸鮮”味為本,講究嫩、柔、滑、爽,善烹河鮮,以蒸菜馳名,富有濃厚的江南水鄉特色。
風味特點
翰林雞多以土雞制作而成,菜品造形美觀,色澤金黃,皮厚油亮,食之,味道鮮醇。
營養價值
雞肉含有維生素、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等營養物質,易被人體吸收利用,有增強體力、強壯身體的作用。其中,雞肉中的磷脂類物質,對人體生長發育很重要,是中國人膳食結構中脂肪和磷脂的重要來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