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世界衛生組織(WHO)都會如約推出一份健康食品排行榜,由于果蔬生長環境、所含營養等變化,上榜食品也隨之不斷調整著。今年發表的榜單則首次為健康食品劃分了蔬菜、水果、肉類三大派系。
蔬菜榜
紅薯、胡蘿卜、芹菜、茄子、雪里蕻、白菜、甜菜、卷心菜、蘆筍、花椰菜
紅薯富含纖維、鉀、鐵和維生素B6,而且每100克紅薯產生的熱量僅為大米的1/3。
紅薯最好在午餐時吃。因為紅薯中所含的鈣質需要4~5小時才能吸收,而下午充足的日照可以促進鈣的吸收。
以往排名接近榜首的土豆此次名落孫山,是由于全球土豆普遍存在殺蟲劑和化肥使用過度現象,導致其在常溫下短暫存放就會變色發芽。土豆中含豐富淀粉、膳食纖維及維生素C,在營養價值上和紅薯很接近。有中國營養學家猜想,土豆落榜很可能與國外的烹飪習慣有關,因為外國人喜歡炸土豆,容易生成致癌物。
調查表明,中國人吃菜遠遠不夠。中國人均每天的蔬菜攝入量為270克左右,離營養學會推薦的400克~500克還差很多。因此,建議大家每天盡可能多吃,深色綠葉菜最好占總量的一半。
水果榜
木瓜、橘子、橙子、草莓、獼猴桃、芒果、蘋果、杏、柿子
一向以美白、低熱量著稱的木瓜首次榮登榜首,是因為科學家最新發現,存在于木瓜乳狀汁液中的木瓜酵素可幫助人體分解肉類蛋白質。消化科專家建議,飯后吃少量木瓜,可預防胃潰瘍、腸胃炎、消化不良。木瓜雖好,但它是熱帶水果北方人很少能吃到。其實,很多深色水果都能成為木瓜的替代品,如橘子、草莓等。
正常人每天對水果的攝入量最好保持在200~400克。尤其減肥的人,飯前吃水果比單純節食更有效。
肉類榜
鵝肉、鴨肉、雞肉
紅肉早就被扣上了“不健康”的標簽,此次的排行榜再次證明了專家們的這一觀點。2001年的榜單上還有6種肉類;即便2004年,也還有4種;到今年,肉類越來越不被WHO專家看好了。
之所以做此調整,是因為鵝、鴨肉的化學結構非常接近橄欖油,有益于心臟健康。雞肉則被認為是人體所需蛋白質的最佳來源,F在的人大多以瘦為美,這三種肉類都是低脂低熱,吃了不容易發胖,因此越來越受人們的歡迎。老年人尤其應該多吃白肉,并以蒸、煮等烹飪方法為主。
我國城市居民禽肉類及油脂消費過多,導致鈣、鐵、維生素A攝入不足。其中,豬肉是“罪魁禍首”。在我國,豬肉消費率占60%,而全世界的消費率只有40%。正常人每天最好攝入50克左右的禽肉和豬牛羊肉,及50~100克魚蝦;患脂肪肝、心血管疾病的人,則更應該少食紅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