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時能喝水嗎?
其實,進食時并非完全不能喝水。
一般情況下,進食時,唾液的潤滑作用足夠幫助我們咀嚼和吞咽。
但當(dāng)食物特別粗糙、干澀或噎著時,喝點水、湯或粥,自然是有利于吞咽與消化的。
合適的飲水量是以感覺飲食比較順暢,吞咽沒有特別干燥為參考,大約每餐一小杯水(100-200ml),這種喝水量是有利的。
但不建議養(yǎng)成邊吃飯邊喝水的習(xí)慣,因為會影響腸胃及消化功能。
邊吃飯邊喝水有哪些危害?
1、影響咀嚼頻率
雖然邊吃飯邊喝水,會讓食物更容易下咽,但會使牙齒的咀嚼頻率降低,此外,未經(jīng)過咀嚼的食物直接進入腸道,增加胃腸消化負擔(dān)。
2、影響初級消化功能
胃酸是我們消化過程中重要的物質(zhì),能對蛋白質(zhì)、脂肪和淀粉進行初級消化,因此,保持胃酸的濃度對于消化過程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在進食過程中喝入大量的水,這些水便會稀釋胃液,降低胃酸濃度,進而影響消化。
3、增加胃腸炎可能
胃酸還承擔(dān)著消滅食物中細菌和病毒的重要作用。
如果胃酸被水稀釋,其殺菌作用便會被削弱,可能導(dǎo)致細菌繁殖,增加胃腸炎發(fā)生的可能。
4、減弱胃的蠕動
消化過程的完成,除了胃酸的初級消化作用,還要依靠胃的蠕動。
通過胃的蠕動,我們吃的食物會變成食糜,便于腸道消化、吸收營養(yǎng)。
而飲用大量的水,會減弱胃的蠕動,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
5、影響進食量
喝下的水容易停滯在胃部,使我們有飽腹感,影響正常的進食量。長期如此,可能會造成獲取的熱量、營養(yǎng)不足。
說完了喝水,可能很多人會問了那喝湯呢?
大家都知道,湯一直以來都是餐桌上的常客,不僅僅是中國的飲食習(xí)慣上有它,即使是一些其它的國家,都講究在吃飯時喝湯。
那么問題來了,飯前喝湯好,還是飯后喝湯好呢?快看看是不是你心中猜想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