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吃火鍋 注意飲食健康
適量放些豆腐:豆腐是含有石膏的一種豆制品,在火鍋內適當放入豆腐,不僅能補充多種微量元素的攝入,而且還可發揮石膏的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作用。
加些蓮子:蓮子不僅富含多種營養素,也是人體調補的良藥。火鍋內適當加入蓮子,這種葷素結合有助于均衡營養,有益健康,加入的蓮子最好不要摒棄有清心瀉火作用的蓮子心。適當放點生姜:生姜能調味、抗寒,火鍋內可放點不去皮的生姜,因姜皮辛涼,有散火除熱的作用。
吃火鍋后飲杯清茶:這不僅可解膩清口,還有清火作用,但在吃過大魚大肉的火鍋后,不宜馬上飲茶,以防茶中鞣酸與蛋白質結合,影響營養物質的吸收。此外,還可吃些水果,因為水果性涼可清火。
第三步:肉熟方能入口
時間不能太短:涮羊、牛肉時,時間太短的最大危害是不能完全殺死肉片中的細菌和寄生蟲蟲卵。一般來講,薄肉片在沸騰的鍋中燙1分鐘左右,肉的顏色由鮮紅變為灰白,才可以吃。若食物在火鍋中煮久了會失去鮮味,破壞營養成分;倘若煮的時間不夠,又容易引起消化道疾病。因此,火鍋中湯的溫度要高,最好使它一直處于沸騰狀態。
肉質要新鮮:涮肉所用的肉片應該越新鮮越好,從口感上來講,冷凍可能導致肌肉組織的破壞,凍肉片的香嫩程度也不如新鮮肉片。選擇新鮮肉片時,要盡量切得薄一些,因為肉片較厚,涮時不易殺死寄生蟲蟲卵;涮的時間過長,也會引起營養素損失。
多講究遠離“火鍋綜合癥”
一、吃的時間不宜太長。有的人一吃火鍋就是數小時之久,甚至通宵達旦,這樣會使胃液、膽汁、胰液等消化液不停地分泌,腺體得不到正常的休息,導致胃腸功能紊亂而發生腹痛、腹瀉,嚴重的可患慢性胃腸炎、胰腺炎等疾病。
二、不宜吃得太燙。太燙的食物容易燙傷口腔和食道黏膜,若遇煙酒或不清潔的食物更容易導致疾病。
三、不宜吃得太辣。太辣、太麻的食物,不僅會刺激口腔、食管與胃腸道的黏膜而使其發生充血和水腫,還容易誘發一些疾病。過多的辣椒會刺激胃黏膜,誘發胃癌及不明原因的皮膚病,特別是那些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痔瘡患者及對辣過敏者,更應節制食辣。凡是口腔炎、慢性咽炎、潰瘍并慢性胰腺炎、膽囊炎病復發者及上腹部做過手術的人都不宜吃火鍋。
四、火鍋湯不宜喝。這是因為經過長時間煮沸的火鍋湯雖然味道鮮美,但鹽類成分會不斷濃縮,這其中也包括亞硝酸鹽類,是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另外,湯水中一些固有的金屬離子及鹽類會絡合食物中的蛋白質產生大分子的絡合物,即使喝到體內,也很難被吸收。此外,火鍋湯中所含的較高濃度的普林類物質在人體經過一系列的消化分解后變成尿酸,會促發痛風癥、結石癥或使病情加重。
五、不宜同時喝啤酒。火鍋湯中的普林類物質在體內轉化為尿酸,而啤酒則會促使尿酸分布在人體的關節或軟組織之中,導致痛風癥,嚴重時還會引起腎結石和尿毒癥等并發癥的發生。
需警惕火鍋吃出病來
水發品易致潰瘍和癌癥
據有關部門檢查發現,一些飯店中的百葉、黃喉、玉蘭片等火鍋涮料看起來很白,是因為使用了國家禁用的工業堿、雙氧水、福爾馬林等有毒物質發泡而成的。食品專家指出,雙氧水能腐蝕胃腸,導致潰瘍;而福爾馬林則可能致癌。所以,涮火鍋時一定要注意辨別涮料的質量。太白的百葉、黃喉不要吃。
小心涮出痛風
營養專家說,不少食客在食用火鍋時喜歡味道鮮美的海鮮、動物內臟、蘑菇等食物,但實際上以動物內臟、蝦、貝類、海鮮、蘑菇等為原料的火鍋中都大量含有一種有機化合物“嘌呤”,可引發痛風。
來源:名希特產網 時間:2025-03-10
關注:
健康飲食特產推薦
健康飲食特產排行
- 清除蠟燭痕跡的三種方法
- 幾乎家里每個房間都有蠟燭,但不幸的是,有時候燭光會亂串。你有發現桌布、衣服、或燭臺上有頑固的蠟燭油擦不掉嗎?
- 關注:2116
- 香蕉的9大功效與作用
- 香蕉是一種廣受歡迎的水果,幾乎在全世界都可以輕松購買到。雖然香蕉價格便宜且易獲得,但它的營養價值不容小覷。
- 關注:841
- 鮰魚與鯰魚的區別
- 說到鮰魚,很多人都會把它當作是鯰魚,因為它們的外形實在是太像了,導致很多人總以為鮰魚是鯰魚,其實它們還是有差別的
- 關注: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