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興元麥是江蘇省泰州市泰興市的特產。元麥籽粒細磨成粉后被稱之為“粯子”,煮成紅色或淺褐色的粯子粥,香味濃郁、口感上佳。泰興元麥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泰興元麥是泰興市高沙土地區傳統特色品種,具有優異的品質和悠久的歷史。據考證,自泰興置縣以來,就有種植元麥的相關記載。目前,泰興元麥種植面積達5萬畝,畝均單產400公斤。
“泰興元麥”是泰興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在傳統泰興地方大麥品種基礎上改良培育成的裸大麥品種,1988年經揚州市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該品種為半春性早熟品種,幼苗半直立,苗勢強,分蘗性中等,成穗率高;株型緊湊,耐密植,株高75-80cm,抗倒性強,抗病性較好;穗層較齊,黃褐色橢圓形籽粒,二棱,色澤亮黃,氣味清香,籽粒大小中等,種皮薄,腹溝淺。結實率較高,一般每穗30粒,千粒重30-35g,一般畝產350-400千克,畝產潛力達500千克。
“泰興元麥”具低糖,低蛋白,粗淀粉和半纖維素含量高的特點。每100g泰興元麥籽粒含蛋白質13.95g,總可溶性糖2.24g,粗淀粉和半纖維素58.41g,比浙114元麥分別高0.25、0.36、1.3個百分點。
泰興元麥主要用于加工元麥粉,是粯子粥的主要原料,元麥粉制作的粯子粥被譽為“泰興咖啡”,聞之有香,吃之有味,爽口滑溜,口感好,是夏日消暑解渴的佳品,深得各地消費者的歡迎。
2013年,泰興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申報的“泰興元麥”通過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審查和組織專家評審,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
泰興元麥劃定的產地地域保護范圍:泰興市所轄分界、黃橋、元竹、河失、廣陵、曲霞、姚王、根思、張橋、宣堡等10個鄉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19°54′05″~120°21′56″,北緯31°58′12″~32°2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