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園鞋店出售的女鞋,輕巧、柔軟,穿在腳上輕盈舒適,步履暢快,特別是鞋幫上精繡的各種花卉、龍鳳圖案,栩栩如生。來上海訪問的外國朋友,都喜歡到小花園買上幾雙女鞋,作為訪問中國的紀念或饋贈親友的佳品。
然而有趣的是,小花園的招牌,不是店主自己起的,而是顧客喊出來的。相傳六十余年前,有一個走街串巷的制鞋師傅,專門上門接貨兜售繡花女鞋,此人不但制鞋手藝精湛,而且還能根據顧客的口述要求,當場設計新式鞋樣。沒多久,生意越做越大,便在浙江中路、漢口路和福州路之間的一個小花園旁,開設了一家鞋店,專營繡花女鞋。由于經營得法,生意興隆,引起同行的注意,紛紛涌進該地區租屋開店。不到幾年,從浙江路到漢口路,先后開出了五、六十家鞋店,各種各樣的招牌數不勝數。如“大香檳”、“小香檳”、“五洲”、“環球”、“中國”、“大中國”、“福美祥”、“福裕祥”、“月宮”、“麒麟閣”、“鴛鴦”等等。這些鞋店都以前店后場為特色,店鋪雖然不大,但經營方式靈活,顧客的要求當場都能得到解決。
由于該地區鞋店星羅棋布,尤其是繡花鞋子品種繁多,花色齊全,因此,顧客來到這里,猶如走進了樸朔迷離的鞋子世界,誰也記不清那些招牌,就把小花園作為鞋子市場的特征傳誦開來,“小花園鞋子”也就從此喊出名來。以后,小花園的鞋店又向附近的廣西路一帶伸展,最多時達到一百多家。但顧客仍然統稱為“小花園鞋子”,其實是找不到一家真正叫做“小花園”的鞋鋪的。直到一九五九年,上海商業部門為了繁榮南京路,發揚小花園鞋子的經營特色,特地從小花園一帶的鞋店中,集中了手藝高超的制鞋師傅,在南京路、山西路設立了一家專營女鞋的特色商店,并正式命名為“小花園鞋店”。自此,小花園鞋子才真正出道于小花園鞋店。
現在,“小花園”經營的品種已達一百多種,除了滿足國內外顧客的需要外,還為上海一些文藝單位服務,根據各劇種和內容做不同的鞋子,曾為雜技團做過表演走鋼絲的軟底鞋;為芭蕾舞演員做過尖足鞋;為滬劇團做過三十年代的男女鞋子等,使“小花園”的鞋子更加放射出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