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上海城隍廟,人們很自然地會聯想到“五香豆”。城隍廟五香豆從創始至今,已有四十多年歷史。
▽城隍廟五香豆歷史淵源(文化內涵)
三十年代初期,有人曾用小青豆拌以桂皮、茴香燒煮成五香豆,在城隍廟市場出售,招徠了不少顧客。當時城隍廟有個小業主郭洲,眼見五香豆受人歡迎,于一九三八年開設“郭記興隆五香豆店”。
選用嘉定出產的“三白蠶豆”做原料,以其粒大、性糯、軟硬適中而取勝。經過不斷摸索和改革,燒煮的五香豆皮表面泛起一層鹽霜,似冰糖奶油,因而被譽為“城隍廟冰糖奶油五香豆”。
這種五香豆的風味咸中帶甜,又香又糯,游客們都慕名前去購嘗或饋贈親友。以后又增加了花色品種,使五香豆的質量更上一層樓,每天燒制達五、六千斤。除供本店門市外,每天有二三十個小販前去批貨。
他們常在戲館影院、車站碼頭等熱鬧場所叫賣,連各航空公司駕駛員也常捎帶到港澳地區,甚至歐美各國,名聲遠揚國外。
▽城隍廟五香豆地域特點(產品特色)
五香豆之所以味美,據說與燒豆的技巧有關。該店老板的弟弟郭宋喜,至今已有四十年燒制經驗,成為全市燒豆名手。他燒制的五香豆,一直保持豆形卷邊、皮色白亮、冰霜豐滿、軟硬適中、奶香糯韌、咸甜可口的特點,食之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