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馓子,形柵,條細,心空,吃起來香酥焦脆,入口即碎,是人們非常歡迎的一種方便食品。特別是佐以“雞窩燒餅”夾食之,顯得別有風味,另具特色。
▽西安馓子歷史淵源(文化內涵)
馓子的歷史可追溯到春秋時期。相傳,當時在“寒食節”人們為了紀念介子推而作。由于馓子存放時間較長,可留月余又適宜冷食。所以,古人特地以寒食節的名義給它取了“寒這個別名。
南北朝時,“寒具”被列為珍貴食品之一。到了唐代,馓子更為長安酒席盛宴上不可缺少的名貴細點。詩人劉禹錫有《寒具》詩云:“纖手搓成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無輕重,壓褊佳人纏臂金”繪形繪色,躍然紙上,不禁使人垂誕欲滴。
隨著歲月的流逝,馓子已成為四季皆宜的佳點而常年應市了。
▽西安馓子地域特點(產品特色)
馓子選用白面粉為原料,并適量兌入紅糖、食油、礬、堿等,加水揉成面團,再通過盤條、醒面、搓扭成形、油炸等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