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特色美食:草客沙茶面的由來
前言:吃過豬肉,卻不一定看過豬跑!不服?那吃過沙茶面的你,可知道廈門的草客沙茶面傳說?
廈門是個較早對外開放的城市,人們的生活中有很多舶來品,沙茶就是一種。沙茶始源于印尼(也有來自馬來西亞一說)。沙茶原本應讀作“沙嗲”,到了飲茶成風的廈門人嘴里,便順口叫做“沙茶”這“茶”是廈門方言的“茶”,與普通話的“嗲”諧音,隨著沙茶名聲的遠揚,沙茶便成了眼下普通話讀音的“沙茶”了
沙茶面的誕生,歷史上卻是少有記載的。直至目前,百度搜索沙茶面傳說,唯獨也就只找到于2008年間,小魚網記載的草客沙茶面傳說。
故事發生在18世紀末,當時的廈門人,以捕魚為生。老話說:天有不測風云!那個年代,很多人為了生活出海捕魚,因為天氣的原因有時就再也回不來了!
當時的普陀山腳(現今的廈大與南普陀附近),住著一戶人家,家里的男人出海失蹤;家里只剩孤兒寡母相依為命。兒子長大以后,為了生活;一樣每天出海捕魚。而在一次遇到大風暴后,兒子和老父親一樣,再也沒回來了。然而,家里的老母親,卻天天到第一碼頭等待祈禱,盼著哭著,直到雙眼都瞎了。
小伙子的運氣比他父親好多了,出事后巧被印尼國商船所救;跟隨印尼商船漂流他國。在印尼,他為了生活,在一家餐廳廚房打雜學藝。他發現這里的人,不管煮肉熬湯燉魚;都喜歡加一種叫沙嗲的東西,而加了沙嗲煮的肉,都非常的好吃。
隨著時光荏苒,轉眼小伙子離開自己的家已經十年之久。而離家的這些日子,小伙子無時無刻想著回家。他想著年邁的母親、思念著養育自己的家鄉,想念兒時一起玩的伙伴…
幾經等待,終于有了商船前往廈門的消息。小伙子帶了幾包沙嗲粉,急不可待的登上回家的商船。回家后卻發現,母親不僅眼瞎、牙齒掉光;而且因為傷心過度,吃什么東西都沒有味覺。小伙子悲傷欲絕,他發誓一定醫好母親的味覺,讓她有生之年能吃上好吃的。于是,小伙背著母親到處尋醫,但是,由于病情太久;雖然用盡所有積蓄,母親的病還是無藥可醫。
回到家中,小伙子每天竭盡所能,用盡畢生學到的廚藝,每天堅持把好吃的菜都做一道伺候老母親;遺憾的是,母親始終無法品出味道!直到有一天,小伙子想起母親以前喜歡吃花生湯,于是他把花生捻碎煮湯;然后在煮好的湯里加上面條給母親吃;沒想到母親吃了一口,竟然奇跡般的說了一句:“好吃,就是太淡”。
小伙子聽了,欣喜若狂的去廚房找鹽巴。由于太急促,不小心把廚房里的裝鹽巴和沙嗲粉的幾個瓶瓶罐罐全弄倒了;鹽巴和沙嗲粉都混到了一起,情急之中,沒多想把摻著沙嗲粉的鹽巴往湯里放。沒想母親再吃一口卻說:孩子,這個東西怎么這么好吃啊?小伙子高興極了,拿著筷子嘗了嘗。發現自己無意做出來的普通面條,不但治好了母親的味覺,而且味道竟然如此不可思議的好吃!
于是,第二天小伙子如法炮制做了很多沙嗲面;把村里所有人都請過來吃。感謝大家在他失蹤的時候對母親的照顧!大家吃了他煮的沙嗲面,都贊不絕口!后來為了照顧母親和生計,小伙子每天挑著煮好的沙嗲面,到碼頭給那些捕魚歸來的人吃;而大家則給小伙子一些魚或零錢。慢慢的,一群漁民圍著擔子吃沙嗲面,成了廈門第一碼頭的一道淳和風景;很多漁民們提前回家,僅僅只是怕靠岸遲了沙嗲面就賣光了。
后來,幾經改良;這個沙嗲面被小伙子的后人做成沙茶面的原材料,叫草客沙茶面粉。在80年代,我們吃到的那些正宗沙茶面攤用的主要材料,都離不開的這味古老的草客沙嗲粉。遺憾的是,草客除了沙茶原材料的供應,這個傳說中的沙茶面世家,面店開的卻是少之又少;我們希望某天能看到,草客沙茶面店遍地開花,這樣我們就能吃到正宗的沙茶面了…
來源:名希特產網 時間:2025-03-27
關注:
飲食禮儀特產推薦
飲食禮儀特產排行
- 凍羊糕
- 羊肉有益血、補肝、明目之功效,對治療產后貧血有很好的效果。羊奶與牛奶相比,富含更多脂肪和蛋白質,是腎病病人理想的食品之一,也是
- 關注:214
- 奶香花生牛軋糖
- 材料:棉花糖300克,奶粉200克,烤香的花生300克,黃油90克(花生提前炒香或者倒入烤盤,預熱烤箱175度,中上層上下火,烤15分鐘,放涼
- 關注:173
- 街頭小吃涼皮
- 小麥面粉,清水,黃瓜,香菜,蒜,花椒
- 關注:162
- 牛軋糖
- 做過糖之后發現,含糖量那叫一個高;最大的制作心得不是鍋鏟比較難洗,而是千萬別在夏天做牛軋糖。
- 關注:161
- 爽滑解暑仙草凍
- 我所說的仙草凍,其實我們這兒從來就是把它叫做涼粉。我是后來才知道,在我們大中國,大名鼎鼎的涼粉原來可以是截然不同的兩樣食物。
- 關注: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