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希特產網寧德 [切換城市]
特產首頁 小吃大全 飲食禮儀 各地特產 特產專題

虎貝黃家蒸籠

虎貝黃家蒸籠.jpg

黃家蒸籠是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虎貝鄉黃家村祖傳的傳統工藝藝術產品,由北宋紹圣四年(1097年)熟洋村人黃一府發明始創,至今有900多年悠久歷史,黃家蒸籠的制作工藝是柳杉片手縛技藝的典型遺存,在全國民間手工藝中獨樹一幟,仍一脈相承,堪稱民間傳統手工藝中的“活化石”,2009年,黃家蒸籠傳統手工技藝被列入第三批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目前正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2年4月18日,虎貝黃家蒸籠協會正式掛牌成立,40多家黃家蒸籠企業結成一體,共謀蒸籠行業發展,至此,黃家蒸籠重又引起許多人的關注。黃家蒸籠產品遠銷韓國、日本、臺灣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黃家蒸籠:流傳千年的古老手工技藝

虎貝鄉是我市蕉城區的“好西鄉”,距離市區約50公里路程,過去,這里由于距離蕉城區比較偏遠,少有人了解。而由鄉政府所在地西去20多公里,位于蕉城古田屏南三縣交界的黃家村就更少人至了。黃家是虎貝鄉的大村,這里至今仍流傳著一種古老的傳統手工技藝——黃家蒸籠制作工藝,這是柳杉片手縛技藝的典型遺存,在全國民間手工藝中獨樹一幟。

漫步在黃家村中,可見其中散布著許多家庭式作坊。許多人家里的大廳、房間里層層重疊著擺滿了高過人的蒸籠。這些蒸籠大多由柳杉和竹片制成,大小規格不一。小的只有人的一個巴掌大,剛好能放入一個包子;大的一籠可以裝入上百個饅頭肉包。村民說他們以前還生產過一個臺灣老板定制的巨型蒸籠,制作的時候,整個人站在籠箍里面,都還不用低頭。

除了大小不同,蒸籠的形態和工藝也各有所異,這些來自北京、上海、臺灣、香港和國外的不同訂單產品中,有的底屜用的是竹木,有的是陶瓷等,有的籠箍用上了閃亮的鋁片,顯得更為精致、時尚。如今,隨著生產工藝的發展,蒸籠還成為了品種多樣的工藝品。

黃家蒸籠采用柳杉、毛竹、水藤等特殊材料制作而成,其制作技藝,看似簡單,卻能使其具備易熟保溫、透氣不餿、造型美觀、輕便耐用等優點,用它蒸出來的米飯有一股特有的清香味道,并久置不餿,因此,它一直是閩東百姓喜愛的蒸食佳品,在外國人眼中,它是無化學毒性的良好蒸熟器。

工序80多道,關鍵環節還靠手工

在近年中,黃家蒸籠的生產工序逐漸被一些機械設備代替,但是,許多關鍵環節還是要靠手工才能完成。

黃小化是黃家村的一個二十多歲的小伙子,他從爺爺的手上傳承了這項技藝。他熟練地將一個個圓形的底座安入腰箍中,不一會兒就完成了好幾個,他說就這道工序,他一天一般能夠安裝三十到六十個,但這只是制作黃家蒸籠諸多環節中的一道小工序,事實上,黃家蒸籠的制作技藝相當復雜。

“黃家蒸籠的制作技藝,看似簡單,實則繁難精湛,要憑手工制作出合格的產品絕非易事。”黃北梨(現黃家村黨委書)介紹說,以制作一只內徑為25厘米的代表性蒸熟器“飯甄”為例,大體來說,先后要經過盤制腰箍、盤制上下墩、盤制底座(即水座或下包)、盤制籠蓋、插板、制底屜等工序,最后才能完成一只完整的蒸籠。而每個環節,又包含著十多道小工序,制作一只原生態的黃家蒸籠,從備料到最后裝入底屜完工,需要多達80多道大小工序。一位師傅要花上整工二日,才可制作出一只二斗裝(15市斤)的“飯甄”。

“我們要選用的是多年生的桿直、節長、無蟲蝕的成竹,按要制作的大小規格截成一定的長度。”在該村的一處廠房內,一個村民正在用刀熟練地將一段竹子破開,他介紹,先要將竹子開片、去青,制成寬幾厘米的竹片,然后將竹片放到刨床上進行刨光。“過去,這些都是由人工用刀細細加工的,沒有多年的經驗和手藝可不行,現在生產技術先進了,有了機床,加工就省力多了。”

竹片經過機床刨光后,就成為規格一致、薄而柔韌的竹片了,但這些竹片還不能馬上就用,還要經過蒸煮、晾曬、風干,去除多余水分,這樣做成的蒸籠才能耐久而不變形。用柳杉片制作的流程也與此大同小異。

盤制腰箍也是一道精巧的工藝,其內徑的大小決定蒸籠的大小和容積,其上下沿需分別與上下墩對接,吻合緊密是最為關鍵的。這些腰箍沒有用一根釘,而是用藤條等綁定。首先,將竹片或柳杉木條,按規格盤成一圈或兩圈,然后在接頭處用鉆子打上孔洞,再用藤條穿過其中綁定。這些孔洞的個數和排列也是有講究的,總體說來,有三孔、五孔、七孔,乃至十二孔,不同的孔洞,藤條的綁系方法也不一樣,從而顯現出多種美觀的圖案,既實用又起到裝飾作用。

腰箍制成后,還要盤制上下墩、盤制底座(即水座或下包)等。蒸籠的底屜大多也是用竹子制成的,將竹片按一定形狀切削,打孔后,用竹子穿過其中,或用藤條連結起來,然后裁成適合蒸籠規格的圓屜。過去沒有機器的時候,這些都是純手工完成的,現在有了機器,工人只要將一疊的籠屜放在機床中,腳一踩,機床鍘刀落下,就裁出一片片圓底來。

盤制籠蓋也是一項技術活,將柳杉木條盤成蓋頭圈后將蓋板壓入,使之與上墩伸出的突出部緊密吻合。籠蓋子則是用薄竹條編制后裁切而成,在傳統的手工生產中,不同的編制方式顯現出來的花樣也有好多種,各有特色。

最后一道工序,是將做好的蒸籠進行晾曬、打磨,去除毛邊等,有的還要烙上產品標識,就可以進行成品蒸籠包裝了。

口口相傳900多年,宋時技藝重放光彩

說起黃家蒸籠的風光歷史,黃北梨充滿了自豪。據介紹,黃家蒸籠手工技藝至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它早在北宋紹圣四年(1097年),由石洋村人黃一府發明始創。它用原始的方法、原始的工具,并且口口相傳,手把手教,有的是只能意會,不可言傳的子承父業的傳承方式,卻能經過綿延不絕的流傳,至今仍一脈尚存,堪稱民間傳統手工藝中的“活化石”。

據資料記載,石洋即是黃家村的古稱,又稱熟洋。當地海拔800多米,山嶺連綿,潮濕多霧,氣候濕潤,尤其適合柳杉和竹子生長。豐富的柳杉資源,為黃家蒸籠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原材料,在黃家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制作蒸籠,至清朝乾隆年間,更能制作包括蒸籠在內的碗、杯、盤、盒、碟、瓶、壺等日常器用,這些柳杉制品均可做到隨物賦形,爭奇斗艷,有的甚至成為當時的貢品。到上個世紀末,閩東許多農家人中,還能經常見到使用這些日常器具。

舊時,黃家村人都是用一副挑擔挑著做蒸籠的工具、材料,走街串巷現場制作,在閩東各縣小有名氣,但這并非村民的主導產業。上世紀七十年代,黃家村村民黃北柱辦起了黃家村歷史上的第一家蒸籠廠。

真正形成黃家蒸籠產業規模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1992年,有一位臺灣客商,在外地看到了黃家蒸籠,感覺手藝不錯,就找上門來,要求訂做一批竹蒸籠。那次,全村不但圓滿完成了訂單,很多年輕人還借著這一成功啟示,紛紛辦起了自己的蒸籠廠。黃家蒸籠的產業從此不斷壯大,走出了國門,遠銷日本、美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地。

近年來,隨著行業的發展壯大,越來越多的村民回鄉從事和發展這一行業,如今,在黃家村從事蒸籠制作的家庭達到約三四百戶。黃家蒸籠成了黃家村的主導產業,如今,“黃家蒸籠”這一傳統手工技藝在品牌傳承的道路上越走越順,這項古老傳統技藝得到了許多有識之士的重視,有關部門提出了“五年保護計劃”,希望能延續這一千年手工絕技。

虎貝黃家蒸籠

寧德市蕉城區黃家蒸籠行業協會

10779425

蒸籠

來源:名希特產網 關注:
寧德特產推薦
寧德特產排行
  • 壽寧高山紅茶
  • 壽寧高山紅茶
  • 壽寧高山紅茶--2015年度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
  • 03-07 關注:459
  • 寧德蔥油煎餅
  • 寧德蔥油煎餅
  • 1取適量面粉,加一個或兩個雞蛋,再加適量水把面和好
  • 03-07 關注:418
  • 周寧高山馬鈴薯
  • 周寧高山馬鈴薯
  • 據《周寧縣志》記載,該縣于民國初年引種馬鈴薯,雜交水稻推廣前,馬鈴薯是當地的主糧之一。在周寧縣農村,每到春秋季,家家戶戶都要開
  • 03-07 關注:410
  • 寧德炒粉絲
  • 寧德炒粉絲
  • 粉絲一團(按食量可增加),用涼水浸泡半小時左右,不推薦用熱水,這樣炒出來的粉絲不精抖,呵呵!肉切成絲放入小碗中,倒入醬油和少許黃酒,腌
  • 03-07 關注:389
  • 隆豐黑李
  • 隆豐黑李
  • 該品種樹姿較直立,分枝角度較小,生長勢中等。在福安市甘棠鎮種植,始花期3月上旬,盛花期3月中、下旬,終花期3月下旬;落葉期11月中
  • 03-07 關注:389
回頂部名希特產網©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大学生一级毛片绿象|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久久久| 成人午夜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香蕉在线观看| 欧美www网站|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 九九在线观看精品视频6|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 日韩欧美卡一卡二卡新区|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不卡| 亚洲av成人综合网| 黑人玩弄漂亮少妇高潮大叫| 日韩国产有码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人澡人澡澡澡人碰视频| 久久99精品久久水蜜桃| 美女被艹免费视频| 很黄很污的视频在线观看| 八戒八戒www观看在线| jizz免费观看视频| 毛片试看120秒|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普通话一|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狠狠 | 国产乱妇无码大片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无码午夜福利理论片 | 在线观看国产欧美|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3d动漫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三级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福利免费视频| 丰满熟女高潮毛茸茸欧洲| 经典国产一级毛片| 多女多p多杂交视频| 亚洲午夜成激人情在线影院| 韩国日本好看电影免费看| 日日操夜夜操狠狠操| 免费国产成人午夜电影| 91不卡在线精品国产| 日韩精品有码在线三上悠亚| 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