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粉,也稱米粉干,為我國南方大眾化食品之一。它們經濟實惠、別具風味而為人們所喜食。一個家庭主婦,只要稍具烹調技藝,佐料選用得當,便能做出美味稱心的米粉小食來的。
▽福建米粉歷史淵源(文化內涵)
福建在二百多年前創用手工制作米粉,以后傳于兩廣等南方諸省。最初的產品俗稱“尤溪粉”,產地在今天的尤溪縣。后來,閩江下游的桐口鄉人學得了“尤溪粉”的制法,在生產過程中選料更為講究,工藝不斷改進,逐漸突出了自己的特色,“桐口米粉”足以揚名。
桐口米粉的制作,均選用上等特晚米,經過篩選、精磨、發酵、蒸煮、攪拌排粉、晾曬等十多道工序,因此,質量均居上乘,盛名歷久不衰。
▽福建米粉地域特點(產品特色)
福建米粉分水粉和炊粉兩大類。它們的主要區別在于:前者經發酵制成,后者則不經發酵;前者條索粗大,后者條形細致。一般地說,水粉耐于煮,炊粉宜于炒。當然也不盡然。
以我省品質最佳、專供出口的“白鷺牌”各種米粉為例,由于制作的工藝、規格有別,因此,盡管是同類米粉,烹調的方法也不盡相同。福州桐口米粉、廈門一級米粉和龍巖米粉同是“白鷺牌”米粉中水粉類制品,三者的條索,龍巖米粉最粗,福州桐口米粉次之,廈門一級米粉又次之。
因此,龍巖米粉十分耐煮,與雞、鴨肉或豬排骨等一起下鍋燉煮多時仍不會潰爛桐口米粉也有類似特點,但由于做工更為精細,因此煮后富有彈性,潤滑爽口,極耐咀嚼。而廈門一級米粉,
由于條索細于前二者,所以煮炒均宜,食用方便,為許多家庭所樂備。水粉類制品的共同特點是味隨湯異,烹煮得好壞,關鍵在于調制湯料。炊粉類制品大部分細小如線,吸水性強,如付湯煮,容易潰爛;而付鍋炒,則能發揮條形細小的特點,大量吸收油料和各種佐料的香味、滋味,使自身油潤細膩,噴香可口使人食欲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