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風味小吃有輝煌的歷史,凡到過北京的人,說到吃,除了提及全聚德的烤鴨,都一處的燒麥外,都會對北京小吃頗感興趣。
北京小吃可分為漢民風味、回民風味和宮廷風味三種。在烹制方式上又有蒸、炸、煎、烙、爆、烤、涮、沖、煎、煨、熬等各種作法,共計約有百余來種。
有人將北京小吃比作千年都城史的“活化石”;著名作家舒乙先生以“小吃大藝”四個字,言簡意賅地概括了北京小吃的內涵。有段歌詞中唱到“北京小吃九十九,樣樣叫你吃不夠”。
1、愛窩窩
愛窩窩,北京傳統風味小吃,每年農歷春節前后,北京的小吃店要上這個品種,一直賣到夏末秋初,所以愛窩窩也屬春秋品種,現在一年四季都有供應。
愛窩窩歷史悠久,明萬歷年間內監劉若愚的《酌中志》中說:“以糯米夾芝麻為涼糕,丸而餡之為窩窩,即古之‘不落夾’是也。”可見這種食品是用糯米洗凈浸泡,爾后入籠屜蒸熟,晾涼后揉勻,揪成小劑,摁成圓皮,包上桃仁、芝麻仁、瓜子仁、青梅、金糕、白糖,拌和成餡,就成了明萬歷年間稱之為窩窩的食品。
但為什么后來又成為愛窩窩呢?在清人李光庭的《鄉諺解頤》一書中找到了說明。因為有一位皇帝愛吃這種窩窩,想吃或要吃時,就吩咐說:“御愛窩窩。”
后來這種食品傳入民間,一般百姓就不能也不敢說“御”字,所以省卻了“御”字而稱“愛窩窩”。此小吃在明代已流入民間,明代《金瓶梅》中記錄當時流行的美味中就有愛窩窩。
愛窩窩外皮用的糯米是已經蒸熟的,餡也用桃仁、瓜仁、芝麻仁和白糖事先炒好,所以做得之后就能食用。
故《燕都小食品雜詠》中說:“白粉江米入蒸鍋,什錦餡兒粉面搓。渾似湯圓不待煮,清真喚作愛窩窩。”還注說:“愛窩窩,回人所售食品之一,以蒸透極爛之江米,待冷裹以各式之餡,用面粉團成圓形,大小不一,視價而異,可以冷食。”
2、蜂糕
蜂糕是用面粉或米面加糖、果料等蒸制而成的一種糕食小吃。因為這類糕食掰開后,內中有較多蜂窩狀的小孔,故名蜂糕。
紅白蜂糕用面粉發起成稠面糊狀,發好的面均勻地兌上堿揉勻,上面放上小棗、桂花、松仁、葡萄干等果料,然后將和好的面上籠蒸,果料在上面,刷一層油,蒸面時用筷子在面上捅幾個出氣孔,蒸熟即成。做紅蜂糕用標準粉加紅糖,做白蜂糕用富強粉加白糖。紅、白蜂糕味香甜,松軟利口。
碗蜂糕用富強粉和面發酵,然后對堿和白糖揉勻,用小碗洗凈,里面刷上油,把和好的面放入碗內,上面放五粒紅棗,用旺火上籠蒸熟即成。碗糕成碗形,上邊開花,利口松軟。
米面蜂糕實際上也是碗糕,不過它的原料不是面粉,而是粳米粉。它用粳米淘洗干凈,用涼水浸泡4至5個小時,瀝盡水后,碾成粉過細籮,用一個盆將老酵撕碎,倒入溫水調稀,然后加入米粉攪拌均勻,蓋上蓋發酵,待發好酵后用堿揉勻,趁熱倒在發面盆內,加白糖、桂花、堿面,使勁攪拌成糊狀(放堿面注意堿要對得合適,使酸堿中和,恰到好處)。將對好堿的米糊盛入小碗,碗內先刷油,上旺火蒸后取出,上面撒青梅、瓜子仁、京糕丁,也可擺成圖案即成。米面蜂糕呈乳白色,配以紅綠果料,顏色美觀,口軟疏松,滋味香甜。因為中有蜂窩,故也稱米面蜂糕。
3、扒糕
是北京小吃中的夏季小吃。扒糕與涼粉一般同時出售。出售時攤販不時的吆喝:“扒糕筋道……酸辣涼粉兒喲……”
扒糕用蕎麥面制成,鍋內燒開水,倒入蕎面,快速攪拌,蕎面熟透后,盛在盤內拍平晾涼,切成小塊,再將小塊扒糕削成兩頭薄中間厚的長條薄片盛在碗內,澆上用麻醬、醬油、好醋攪拌的汁,加上紅咸胡蘿卜擦的絲,澆芥茉或辣椒或蒜末均可。《燕都小食品雜詠》中稱:“色惡于今屬扒糕,拖泥帶水一團糟。嗜痂有癖渾難解,醋蒜熏人辣欲號。”并注稱:“熱天之扒糕,用蕎麥面蒸成餅式,浸涼水中,食者以刀割成小條,拌醋、蒜、醬油等食之。色灰黑,見之欲嘔,色惡不食,于扒糕吾云亦然。”看來《燕都小食品雜詠》的作者不喜扒糕,要按孔子“食惡不食”的教導行事。但很多老北京人雖視其色惡,乃至被醋蒜辣子的酸辣味熏得要號叫,但仍鐘情于扒糕。大概是源于扒糕的原料蕎麥有上乘的營養價值。《本草綱目》中就說蕎麥“實腸胃,益氣力,續精神,能煉五臟滓穢。作飯食,壓丹食毒,甚良”。今人經科學驗證,認為蕎麥含有磷、鈣、鐵及氨基酸、脂肪酸、亞油酸多種維生素的營養食品,是心臟病、高血壓病、糖尿病患者首選的食品之一。《本草綱目》稱養麥“甘,平寒,無毒”,還說:“酸微寒,食之難消,久食動風”,故不可多食。
4、白水羊頭
是北京小吃中的精品,它是羊頭用白水煮熟切片,撒上椒鹽的一種吃食。色白潔凈,肉片薄而大,脆嫩清鮮,醇香不膩,佐餐下酒皆宜。北京過去賣白水羊頭肉的很多,但最出名的是宣武區前門外廊房二條推車擺攤的馬玉昆,家傳6代,他制作的白水羊頭,清脆利口,講究夏天用冰鎮,冬天帶冰凌,越涼越好吃,羊頭肉分為羊臉子、羊眼睛、羊耳朵、羊舌、羊腦、天梯(上顎軟骨)等6個部位,任客選要,隨要隨切,撒上的椒鹽也很考究。
馬玉昆在解放后的社會主義改造中,改行當了名運輸工人了。“南來順”在菜市口開業時,當時任經理的陳連生到處尋覓,在市區領導的支持下,終于請回來重操舊業。馬玉昆因為白水羊頭做得出名,尊稱為“羊頭馬”。他每天只做20個羊頭,一律是白毛的山羊頭,都必須是一歲半左右的蒙古產的、被閹割過的白山羊,挑選出來后,放入涼水中浸泡2個小時,用板刷反復洗涮頭皮,刷得越白越好,但不能刷破頭皮,還要掰開羊嘴,來回刷舌根,用水將口、鼻、耳內的臟物沖出,再用凈水來回洗幾遍瀝干。用刀從頭皮正中至鼻腔處劃一長口后,按老嫩程度逐個放入鍋中,倒入涼水,漫過羊頭10厘米,用旺火燒沸,煮一個多小時,到七成熟時取出,趁熱從頭皮正中劃口處將頭肉扒向兩邊,拆下顱骨,將羊眼用手捅出,并將顱骨劈開,取出羊腦,然后從頭上切下雙耳和天梯,并完整地拆下兩塊羊臉子和羊舌,再全部放入涼水中浸泡1小時,使肉質脆嫩,色白,好切。隨后取大鹽放入砂鍋,靠在微火旁慢慢(火靠)干;花椒也如法泡制研成碎末后,加丁香粉、砂仁粉攪拌成的椒鹽,裝入特制的不跑味的牛角制的容器內,吃時現切現撒現吃,以防羊頭肉軟塌不筋道。
馬玉昆當年手推小車,去廊房二條,車一到人即滿,一是品嘗風味獨到的白水羊頭,二是看他手握大片刀片肉的絕技,肉片得極薄,片片透明,而且每片肉中均帶皮。《燕京小食品雜詠》中稱馬家六代的白水羊頭:“十月燕京冷朔風,羊頭上市味無窮。鹽花灑得如雪飛,薄薄切成與紙同。”詠詩道出了白水羊頭的口味及技藝,堪稱一絕。可惜的是馬玉昆未將技藝留傳后人就乘鶴西去了。
來源:名希特產網 關注:
小吃大全推薦
小吃大全排行
- 杭州十大名菜
- 杭州十大名菜,龍井蝦仁,西湖醋魚,宋嫂魚羹,糟燴鞭筍,桂花鮮栗羹,斬魚圓,叫花童子雞,杭州東坡肉,砂鍋魚頭豆腐,王太守八寶豆腐
- 05-16 關注:1293423
- 全國各地名小吃大全
- 成都風味獨特、品類繁多的小吃,與其肴饌一樣膾炙人口。
- 10-12 關注:300174
- 南京10大特色小吃
- 博雅特產網提供金陵鹽水鴨,牛肉鍋貼,蒸餃,如意回鹵干,南京——鴨血粉絲湯,小籠包,南京干絲,什錦豆腐澇,狀元豆,糕團小點等南京十大小吃
- 07-14 關注:293156
- 成都十大小吃
- 中國歷史悠悠五千年,有不少驚天動地的故事被時間掩埋,根據中國歷史查實
- 01-21 關注:267689
- 湖南的十大名小吃
- 在蔡鍔北路糧店內還有賣糖油粑粑攤點,黃昏時一般都有20人以上在此排隊等候,為長沙又一最有人氣的糖油粑粑攤點。附近另有二馬路天恩啤
- 07-10 關注:186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