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產土橙、酸柑,總數不足萬株,已淘汰。現有品種為引進的新會橙、柳橙、華盛頓臍橙、哈姆林橙、夏橙、溫州密柑、椪柑、蕉柑、南豐蜜桔等,以新會橙馳名縣外。
新會橙一百年前由廣東省新會縣引進,故名。其特點,果底部有一小園圈,俗稱金錢底,多汁,味清甜,以樂灣村產品最佳。70年代,桂林地區在恭城召開柑橙評品會議,樂灣新會橙在果形、含糖份、甜酸度、籽少等方面名列前茅。1978年,培育新會橙良種76-5號、76-8號,推廣全縣種植。
柑橙主產亍城廂、平安、蓮花、西嶺、嘉會等鄉鎮,除山區外,平原丘陵多有種植。全縣柑橙總產量,民國22年16.8噸,1949年43.6噸,1955年92.6噸。1965年縣成立多種經營辦公室,把發展柑橙列為主要項目,社隊辦專業果場(隊),供銷部門引進種苗、砧木種子,供應化肥、農藥,提供資金、技術,柑橙發展較快。1972年全縣柑橙專業隊(組)40個,集體柑橙25.6萬株,總產量133.4噸。1979年發展到56.6萬株,總產量889.2噸。80年代,多數集體果場承包給農民經營,國營集體和個體同時發展,至1985年全縣柑橙發展到12.8萬株,總產3619噸,1989年全縣有柑橙37462畝,342.9萬株,其中掛果14816畝,總產13904噸,成為恭城拳頭產品。
1989年柑橙市場疲軟,產季價比上年跌30%左石,保鮮柑橙由上年每公斤3至4元跌至0.90元,仍難售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