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爐烤餅是鄖縣的傳統名點。
▽高爐烤餅歷史淵源(文化內涵)
傳說起源于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楚平王之子太子建看到別人吃燒餅,吃得津津有味,很想嘗一嘗。但又想到那些燒餅是在低矮的爐灶內烘烤出來的,是“下人之食”,自己身為太子,吃了有失身份。
一家燒餅鋪聽到風聲,便請木匠做了一個五條腿的木架,其中的四條把爐灶架得高出人頭,剩下的一條上搭潔白的毛巾。爐灶上覆鐵鍋,下面升火。做餅前,先用潔白的毛巾把手揩干凈,然后把做好的餅坯放在手背上,舉過頭頂,貼上鍋底烤熟,謂之高爐烤餅。
太子聽說它是這樣烤制出來的,便欣然品嘗。其他人看到這種別致的制法,也都爭相購買,歷久不衰。遂使這種制法流傳至今。
▽高爐烤餅地域特點(產品特色)
高爐烤餅既不同于燒餅,也不同于炕餅,它色黃味香,外酥里泡,老少咸宜。熱的好吃,冷的也好吃。所以許多人當場吃了,還要買些帶走,讓家人或親友也嘗嘗這種別有風味的烤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