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類是生活中很受歡迎的食物,因為好吃可口,不論大人、小孩都喜歡。不過你知道肉類也分顏色嗎?一般可分為紅肉和白肉,到底要怎么分,紅肉和白肉又有什么區別呢?
最簡單的分辨方式是以幾只腳判別,「四只腳動物」歸類為紅肉,有豬肉、羊肉、牛肉等;「兩只腳動物」或「海鮮」歸類為白肉,包括雞肉、鴨肉、魚肉等。
雖然大多人覺得紅肉和白肉最直觀的區別就是顏色,但如果從營養學來看,是以肉類中的肌紅蛋白含量比例多寡來區分,目前沒有特別定義含量比例,是以相對性含量區分。豬肉、羊肉、牛肉等因為肌紅蛋白較高,所以稱為紅肉。
紅肉白肉怎么分?三文魚是紅肉嗎?一文帶你看懂營養差異、建議吃法
肌紅蛋白是什么?
肌紅蛋白是什么呢?它是一種存在肌肉內的蛋白質,負責體內氧氣的運送。肌紅蛋白較多的肉類,烹煮后的肉色較紅,反之肉色較白,所以有些人會用顏色區分紅肉或白肉,但這樣區分不夠準確,舉例來說:三文魚看起來雖然是紅色的,但它被歸類為「白肉」,因為其肉質的色澤不是來自肌紅蛋白,而是類胡蘿卜素。
紅肉的飽和脂肪酸較高,含鐵量也較高,適合缺鐵的人吃,例如經血過多的女生或貧血的人,因為鐵質是紅血球制造的要素之一。
不過紅肉油脂含量較高,且含有較豐富的飽和脂肪酸,吃多了,容易囤積膽固醇、脂肪、熱量,還會增加肥胖和高血脂癥的風險。
紅肉白肉怎么分?三文魚是紅肉嗎?一文帶你看懂營養差異、建議吃法
缺血的人可以吃紅肉,但要注意不能吃過多。
白肉膽固醇、脂肪較紅肉少,對心血管負擔較低
白肉則是不飽和脂肪酸較高,鐵質相對較少,相較于紅肉,若吃了相同份量,所攝取的膽固醇、脂肪確實較少,而不飽和脂肪酸對心血管疾病有預防作用。
吃肉可以補充蛋白質,但如果吃太多的肉,對我們的身體可是會變成一大負擔喔!因為無論是紅肉或白肉都含有動物性脂肪,因此建議大家適量食用比較好。
另外,良好的飲食習慣應該是均衡且多元,每種食材都要適量吃、不偏食,才能滿足我們身體所需。從小開始培養良好的健康體質,這樣長大才能輕松擁有不生病的強健體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