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糖又名酥糖,始于江蘇如皋。
如皋特產-如皋董糖
▽如皋董糖歷史淵源(文化內涵)
相傳系明末清初如皋名士冒辟疆愛妾董小婉創制,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冒辟疆平日喜甜食,有一日得病,口中乏味,不思飲食,身體逐漸消瘦。董小婉焦急心疼,為使冒開胃進食而想方設法。
她從冒辟疆喜甜,食這一習慣出發,親自動手,用芝麻、白糖碾成粉末,用糖熬成糖膏包折芝麻白糖粉末,切成方塊,送至床前。因酥軟香甜,冒辟疆食之頓覺胃口大開,病從此痊愈,身體亦逐日康復后來,茶食師傅依董之配方制作,逐漸流傳開來。
因系董小婉始作,故稱為董糖。
▽如皋董糖地域特點(產品特色)
制作董糖要求芝麻顆粒飽滿,黃而不焦,無芝麻皮及其它雜質,面粉要熟而不黃,無焦味,一般先蒸后炒,使之有香味,而無面味。將炒熟的芝麻、面粉、白糖拌勻,上磨碾成粉末要求細膩如糯米粉,用手一握成團,輕輕一敲而散。
董糖皮子(也叫骨子)的硬度要適宜,要根據當時的天氣溫度來確定,使皮子有良好的延展性。董糖的包折要皮芯勻稱,成品要層數多,糖芯多,板實,不破皮,糖塊大小均勻,色澤淺黃。
如皋出產的董糖,在包裝和制作上依照傳統方式生產,用紅、綠、黃紙包成小方塊,論斤出售。由于如皋董糖制作精細,疏松香甜,入口即化食之口齒留香,回味長久,因而馳名大江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