餛飩在各地的稱呼
北京 中國北方等地通常稱為餛飩。
四川 俗稱抄手,川人嗜辣,有道名菜叫做“紅油抄手”。
湖北 有人也稱為水餃、包面。
江南 上海、蘇南、浙江等地的吳方言“餛飩”,與粵語發音頗為近似。上海餛飩一般用白開水煮熟,點葷油跟味精。
江西 俗稱清湯。
廣東 因“餛飩”二字較為少見,從前的人知識水平又有限,故俗寫作同音的“云吞”,英語“wonton”即源自廣東話。
以餛飩皮包裹著剁碎的餡料。廣東餛飩的皮以雞蛋及面粉制成,切成約8cm乘8cm的正方形。餡料則以肥、瘦豬肉、鮮蝦仁,加入大地魚碎及蛋黃、調味混成。廣東餛飩的包法一般講求快速,不一定要逐步整齊折合起來。大小則以能一口吞下一顆為標準。
福建 俗稱扁食、扁肉、肉燕,肉餡一般是用槌敲打而成。
臺灣 閩南語稱扁食。1949年前后,來自中國各地的移民把家鄉的叫法帶到臺灣,因此在臺灣餛飩、云吞、扁食、或是抄手的說法都很常見。臺灣餛飩有三大著名地區:臺北市溫州大餛飩、東部花蓮玉里餛飩(蔣經國總統常光顧),及南部屏東里港餛飩;內餡飽滿,清香可口,現已有真空包裝,行銷各地市場或是宅配送到家;煮湯、油炸、糖醋皆宜。里港餛飩據說由趙姓福州師傅在里港最先販售,口碑載道。
做餛飩的竅門:
1、調餡:肉餡要沿一個方向攪打上勁兒,這樣調出的肉餡才好吃;
2、煮餛飩:煮餛飩的方法應該都知道吧?就是水沸后放入餛飩,水再次沸騰時加入一碗涼水,如此三次,煮出的餛飩才好吃;
3、盛餛飩:盛餛飩你會嗎?一定要開著火盛餛飩,如果關了火,餛飩在鍋里面泡著,盛出來就粘乎乎的,沒有那么筋道了。
來源:名希特產網 關注:
飲食禮儀推薦
飲食禮儀排行
- 凍羊糕
- 羊肉有益血、補肝、明目之功效,對治療產后貧血有很好的效果。羊奶與牛奶相比,富含更多脂肪和蛋白質,是腎病病人理想的食品之一,也是
- 05-08 關注:151
- 街頭小吃涼皮
- 小麥面粉,清水,黃瓜,香菜,蒜,花椒
- 05-08 關注:113
- 奶香花生牛軋糖
- 材料:棉花糖300克,奶粉200克,烤香的花生300克,黃油90克(花生提前炒香或者倒入烤盤,預熱烤箱175度,中上層上下火,烤15分鐘,放涼
- 05-08 關注:107
- 牛軋糖
- 做過糖之后發現,含糖量那叫一個高;最大的制作心得不是鍋鏟比較難洗,而是千萬別在夏天做牛軋糖。
- 10-26 關注:101
- 爽滑解暑仙草凍
- 我所說的仙草凍,其實我們這兒從來就是把它叫做涼粉。我是后來才知道,在我們大中國,大名鼎鼎的涼粉原來可以是截然不同的兩樣食物。
- 05-08 關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