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入九,九九歌謠
1.什么是三九?為什么寒冷?
“三九”是指冬至后的第三個九天,約在1月中下旬。“三九”天為什么最冷呢?這要從當時地面吸收和散發熱量的多少來看,冬季這時候雖然白晝短,地面吸收的太陽輻射熱量最少,但此時地面散發的熱量還多于吸收的熱量,近地面的空氣溫度還要繼續低下去,當地面吸收到的太陽熱量幾乎等于地面散發的熱量,氣溫才達到最冷。到“三九”以后,地面吸收的熱量又將多于地面散失的熱量,近地面的空氣溫度也隨著逐漸回升。因此,一年中最冷的時候一般出現在冬至后的“三九”前后。
2.何時入九?九九歌謠
冬至這一天開始數九,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提冬數九”。數上9天是一九,再數9天是二九……數到“九九”就算“九”盡了,“九盡楊花開”,那時天就暖了。
人說“冷在九、熱在伏”,數九雖冷,但由于我國地域遼闊,冷也冷得不一樣:
黃河中下游的《九九歌》是: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河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望柳;七九開河,八九雁來;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
江南的《九九歌》是:一九二九相見弗出手;三九二十七,籬頭吹篳篥(古代的一種樂器,意指寒風吹得籬笆噼噼響聲);四九三十六,夜晚如鷺宿(晚上寒冷象白鶴一樣卷曲著身體睡眠);五九四十五,太陽開門戶,六九五十四,貧兒爭意氣;七九六十三,布袖擔頭擔;八九七十二,貓兒尋陽地;九九八十一,犁耙一齊出。
最冷的是三九、四九,在吉林:三九四九凍死狗,在江蘇則是“三九四九拾糞老漢滿街游”,可見氣溫相差很大。
3.什么是三伏?何時入伏?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約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這一段時間。夏至以后,雖然白天漸短,黑夜漸長,但是一天當中,白天還比黑夜長,每天地面吸收的熱量仍比散發的多,近地面的溫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到“三伏”期間,地面吸收的熱量幾乎少于散發的熱量,天氣也就最熱了。再往后,地面吸收的熱量開始少于地面散發的熱量,溫度也就慢慢下降了。所以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一般出現在夏至的“三伏”。
從夏至后第三個“庚”日算起,初伏(10天)、中伏(10~20天)、末伏(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算起,10天),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間。
4.夏九九歌謠
“冬至”數九過冬寒,有的地方也有“夏至”數九過酷暑的歌謠。
“夏九九歌”:夏至入頭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脫冠著羅紗;三九二十七,出門汗欲滴;四九三十六,渾身汗濕透;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涼進廟祠;七九六十三,床頭摸被單;八九七十二,半夜尋被子;九九八十一,開柜拿棉衣。
來源:名希特產網 關注:
飲食禮儀推薦
飲食禮儀排行
- 凍羊糕
- 羊肉有益血、補肝、明目之功效,對治療產后貧血有很好的效果。羊奶與牛奶相比,富含更多脂肪和蛋白質,是腎病病人理想的食品之一,也是
- 05-08 關注:151
- 街頭小吃涼皮
- 小麥面粉,清水,黃瓜,香菜,蒜,花椒
- 05-08 關注:113
- 奶香花生牛軋糖
- 材料:棉花糖300克,奶粉200克,烤香的花生300克,黃油90克(花生提前炒香或者倒入烤盤,預熱烤箱175度,中上層上下火,烤15分鐘,放涼
- 05-08 關注:107
- 牛軋糖
- 做過糖之后發現,含糖量那叫一個高;最大的制作心得不是鍋鏟比較難洗,而是千萬別在夏天做牛軋糖。
- 10-26 關注:101
- 爽滑解暑仙草凍
- 我所說的仙草凍,其實我們這兒從來就是把它叫做涼粉。我是后來才知道,在我們大中國,大名鼎鼎的涼粉原來可以是截然不同的兩樣食物。
- 05-08 關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