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的習俗
初二,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回家時要攜帶禮物,名為“帶手”或“伴手”,而禮物必須是雙數,單數則不吉利。
1.迎婿日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飯。
不但如此,在過去,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大年初一為四時之始,人們以早為貴,早有所成,一切占先。人們早起后,早鳴鞭炮,早開福門,早迎財喜神,早出門叩節拜年。過了“四始”日,人們就不再講究“早”字了,故有“大年初一起五更,大年初二日頭紅”的說話。
大年初二回娘家的習俗,提供了一個聚會的機會,讓許久未見的姊妹們,得以敘敘舊、話話家常。
2.祭財神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實際上是把買來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祭祀的供品用魚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號,這天均大舉祭祀活動,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豬、整羊、整雞、整鴨、紅色活鯉魚等,祈望今年要發大財。關于財神是誰說法不統一,主要有以下幾種:
1、趙公明:因張天師曾命其守玄壇,故又名趙玄壇。此人來源于《封神演義》,姜子牙封他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之神"。趙明朗,字公明,道教中的玄武之神,俗稱趙公元師。此說來源于《三教搜神大全》,圣號全稱為:"總管上清正一玄壇飛虎金輪執法趙元師"。
2、比干:殷紂王的叔父,因忠耿正直,被挖心。因其"無心",故不偏倚,后世人奉為財神,此事載于《史記•殷本記》。
3、范蠡:春秋時期越王勾踐手下大臣,幫助越王打敗吳國,后來經商發了大財,改名陶朱公。后人奉為財神。
4、關羽:三國中的關羽是個"全能"人物,最重義氣,后人把"義"和"利"等同對待,奉為財神。一般商號供奉關羽者居多,認為他對商號有保護作用。
上述財神中,范蠡、比干等稱為文財神,趙公天師、關羽為武財神。此外還有供奉太白星者,稱為"財帛星君"。因為太白星亦叫金星,附會為財神。還有以齊天大圣、招財童子為財神者。民間所供大多以趙公明居多,其印刷的形象很威武,黑面濃髯,頂盔貫甲,手中執鞭,周圍畫有聚寶盆、大元寶、珊瑚之類的圖案,加以襯托,突出富麗華貴的效果。
有關財神的傳說
據說,財神爺是有錢人家供奉的,沒錢的人供奉是不會顯靈的。民間流傳有“財神菩薩休妻”的故事:從前,財神廟財神身邊總有一位端莊美麗的財神娘娘陪伴。后來這位善良的女菩薩突然不知去向,原來她被財神爺給休掉了。財神爺為什么要休妻呢?這要從一個乞丐說起。有個討飯化子窮得無路可走,討飯路過一座古廟。進廟后,他什么菩薩都不拜,單摸到財神爺像前,倒頭便拜,口里禱求財神爺賜財。趙公元帥見是一個叫化子,心里想連香燭都舍不得點,還來求財?天下有那么多窮叫化子,我能接濟得過來嗎?可乞丐心中想的正相反,他認為財神總會救濟窮人的,富人不悉吃穿,求財何用?便不住地拜。這時,財神娘娘動了惻側隱之心,想推醒打瞌睡的財神夫君,勸他發發善心給這叫化子一點施舍。可財神爺不理睬,打了兩個哈欠又閉上了眼睛。雖然是財神娘娘,可財權在夫君手上,夫君不點頭,怎么好將錢賜給叫化子呢?娘娘無奈只得取下自己的耳環,扔給了叫化子。乞丐突然感到神龕上擲下一物,一見是一副金耳環,知道是財神所賜,急忙磕頭,連呼“叩謝財神菩薩”。財神爺睜眼一看,發覺娘娘竟將自己當年送她的定情物送給了窮叫化子,氣得大發雷霆,將財神娘娘趕下了佛龕。自此以后,數百年來就再也沒有一個窮人是拜了財神而發財的。
來源:名希特產網 關注:
飲食禮儀推薦
飲食禮儀排行
- 凍羊糕
- 羊肉有益血、補肝、明目之功效,對治療產后貧血有很好的效果。羊奶與牛奶相比,富含更多脂肪和蛋白質,是腎病病人理想的食品之一,也是
- 05-08 關注:151
- 街頭小吃涼皮
- 小麥面粉,清水,黃瓜,香菜,蒜,花椒
- 05-08 關注:113
- 奶香花生牛軋糖
- 材料:棉花糖300克,奶粉200克,烤香的花生300克,黃油90克(花生提前炒香或者倒入烤盤,預熱烤箱175度,中上層上下火,烤15分鐘,放涼
- 05-08 關注:107
- 牛軋糖
- 做過糖之后發現,含糖量那叫一個高;最大的制作心得不是鍋鏟比較難洗,而是千萬別在夏天做牛軋糖。
- 10-26 關注:101
- 爽滑解暑仙草凍
- 我所說的仙草凍,其實我們這兒從來就是把它叫做涼粉。我是后來才知道,在我們大中國,大名鼎鼎的涼粉原來可以是截然不同的兩樣食物。
- 05-08 關注:100